银行保本型产品缩减至个位数 “净值型”补位
收益浮动超过一定比例后,银行和投资人约定一定比例的分成、甚至完全不约定收益率,这是基金的收益回报方式。现在,这种玩法越来越多出现在银行理财产品中。记者调查发现,随着“资管新政”落地,理财市场迅速进入新旧交替的“换挡期”:曾经的爆款“保底”产品逐渐悄然退市;另一方面,“冷门”多年的净值型却迎来爆发期,短短1个多月,在存续期内的产品由415只激增至501只。
“保本型”退场
国有银行保本型产品缩减至个位数
4月末,央行等四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在这份被称为“资管新规”中,引人关注的一项明确提出“非保本”、“破刚兑”。这意味着,今后投资者将自行承担与预期收益相匹配的相关风险。
记者走访多家银行网点发现,虽然过渡期到2020年年底,但实际上最近一周以来,大部分银行开始逐渐停售保本型理财产品,另一些银行虽然仍在发售保本型理财产品,但数量从过去的“主力军”已经迅速缩至个位数,同时还控制额度发售,并且将期限拉长。
国有大行中,中行、工行上周在售的理财产品中已经看不到“保本”的字眼,建行、农行也只有1款。比如在农行发布的产品单子上,是一款362天的保本型产品,预期收益率在4.2%。
股份制银行停售动作更明显
股份制银行的动作更为明显。五一假期后,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等部分股份制银行已经停止销售保本型理财产品。另外一些银行虽然仍有售,但选择范围较之前有明显减少。
“有保本理财产品销售,不过这一期的产品已经销售完了。至于下一期什么时候有额度还没有明确的时间。”恒丰银行高新区支行某工作人员说,根据资管新规的要求,这类产品会逐渐退出市场。短期内保本型产品还是有发售,但已经不如以前那样丰富,“例如有两款投资期限在35天、91天的保本型产品,在5月9日已经停售。”
过渡期后不再有保本产品
华夏银行重庆分行人士向记者介绍,因政策调整,从2018年5月7日起暂停受理增盈天天理财保本型产品的申购申请。据了解,这种PR1级理财产品,募集的资金主要用于投资现金、存款、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及AA-以上的企业债和公司债等投资品,由于“风险极低”,曾经一度是投资人喜欢的“明星”款。
一家国有大行资管人士向记者介绍,这段时间是产品新旧交替的“换挡期”。既在加快净值产品的推出频率,也考虑到接续存量产品所投资的未到期资产,同步发行老产品对接,“但已经接到总行的通知,开始严格控制在存量产品整体规模内,并有序压缩递减。”
记者注意到,资管新规并未明确指出过渡期不得发行保本产品,目前业内普遍的理解是,过渡期并非没有保本产品,而是过渡期内保本产品要有所下降。记者走访的多家银行,也均表示目前还是可以购买保本产品,过渡期后将不再有保本产品。
“净值型”补位
1个多月的时间增加了86只
相反,很多银行开始加大力度推动净值型产品的发行。根据中国理财网披露的数据,3月底,尚在存续期间的净值型理财产品有415只,到5月12日,数量有501只,1个多月的时间增加86只。而在去年同期,净值型理财产品仅有62只,同比增长8倍多。
记者看到,净值型产品数量“突增”,主要缘于中资银行的发力。从各家银行在中国理财网上登记的数据,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发行的净值型产品数量进入前五位。
其中,工商银行的净值型理财产品较多。根据不同产品,收费政策也不同。如针对个人高净值客户发售的净值型产品,申购、赎回费率均为0%;而另有一款净值产品则对于持有期小于3个月的情况,收取0.1%的赎回费;持有期大于等于3个月的,不收取赎回费。工商银行人士披露,现有广义净值型产品占比约为90%,包括开放型产品、挂钩型产品、封闭净值型产品等多个类别。
净值型有机会获较高收益
“我们的净值型产品主要以投资债券为主,以固守+打新股的为辅,分布在各种标的。”交通银行重庆分行人士向记者介绍,净值型产品由于投资范围的不同,也会有风险的差别,但更有机会获得较高收益。“愿意承担一定理财风险的客户,可以用资产配置的方式,通过控制购买净值型产品的金额比例,来降低整体金融资产的投资风险。”
“一提到打破刚兑,没有保底的承诺,客户心里或多或少都可能会有些抵触。”该理财经理说,事实上,理财产品净值化并不是想象中那样“不靠谱”。该行两三年前就开始试水推净值化型产品,之前推了一款产品,当时的业绩比较基准是5.6%,但最终给投资者的收益是6%,可以说比预期收益型产品收益更丰厚。此次新规一出台,该行就大力主推净值型产品。
银行应尽量降低净值波幅
“净值型理财产品将成为主要发行趋势。随着监管要求的明确,未来极有可能90%以上的银行理财产品将转型为净值型产品。”普益标准研究员魏骥遥分析,这也迫使银行需要在调整期内解决净值型产品发行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银行理财的客户多为风险厌恶型投资者,且部分客户的风险厌恶程度相对极端,不仅不能承受资金亏损的情况,甚至对于收益波动也不太接受。”魏骥遥认为,因此在净值型产品推出之际,银行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投资者教育上,引导投资者逐步适应收益趋于变动的净值型产品。同时,银行也需要增强主动管理能力,尽量降低净值的波幅,与基金类产品形成错位的客户定位,避免市场占有率的下滑。
投资支招
净值型产品如何规避风险?
那么,相比封闭式银行理财产品具有预期的收益或者固定收益,净值型理财产品有什么特点?对于多数投资者来说,又该如何选择净值型理财产品呢?
在走访中,多名理财经理提到,净值型理财产品的运作与开放式基金类似,最重要的是关注产品风险等级,并且看清楚产品说明书,了解具体资金投向。购买后,要定期关注产品的资产配置和净值变化情况,在获取最大化收益的同时,防范潜在投资风险。
从产品来说,传统的预期收益型产品展现了一定的“债券特性”,净值型理财产品则展现了一定的“权益类产品”特性。
从流动性上看,一般的理财产品都会有投资期限,产品没到期,资金无法赎回;净值型理财产品在每周或每月有开放日,申购赎回相对更灵活。
从购买门槛上来看,净值型理财产品则有所降低。传统银行理财产品的门槛通常为5万元;而净值型产品的银行理财管理计划,投资门槛下降至1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部分净值型产品的手续费较高,还要收取一定的赎回费,如果持有时间短的话就很不划算。
以一股份制银行发售的一款净值型产品为例,近一个月的年化收益率为4.19%,产品风险等级为R3。到期日为2025年4月17日,在此之前可以一直持有,工作日可赎回。持有满1年赎回费率为0.05%,不满1年赎回费率为0.1%。同期,该行发售的预期收益类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均在4%以下。
若投资者购买了10万元该款理财产品,净值为1.0813,一个月便要赎回,净值为1.0848,在此期间净值涨幅为0.3%,扣除0.1%的赎回费,还赚了0.2%,也就是200元。
虽然没有亏,但是如果投资者购买的是一款一个月期预期收益率为3.5%的封闭式理财产品,那么到期后收益率就有100000×3.5%/12=292元。
“因此,净值型产品需要投资者更清晰了解产品资产变化情况和风险状态。”魏骥遥认为,经常关注银行定期发布的净值型理财产品相关信息。如银行定期披露的产品季度报告、年度报告等,了解投资状况、投资表现、风险状况等信息,以及对产品及投资者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重庆商报-上游财经记者 郭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