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园再度冲击A股 四年内第三次冲击IPO为何屡败屡战
此前多次冲击IPO折戟的恐龙园文化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恐龙园”),正欲谋求开启新的创业板上市之旅。
日前,新三板挂牌公司恐龙园对外发布公告称,其已于2020年7月10日向深圳证券交易所提交了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股票(A股)并在创业板上市的申报材料,此举意味恐龙园在IPO失败两年后,再度冲击A股。
但有些尴尬的是,恐龙园此后又于7月13日发布关于停牌公告的更正公告称,由于其公司工作人员失误导致7月10日发布的公告存在错漏,其予以更正,如原为“关于重大事项股票暂停转让公告”,更正后为“关于公司股票停牌公告”。
除了冲击IPO屡败屡战一事外,外界更为关注的还是恐龙园的业绩表现,而财务数据显示,2017-2019年期间,恐龙园皆保持两位数的营收增长增速,但增速已呈现下行趋势。此外,其文化创意及衍生业务营收占比也逐年下滑。
对于上述疑问及未来发展等,《中国经营报》记者此前致电致函恐龙园,其相关工作人员回复称:“采访函我们已经收到了,我们会慎重回答,最后会给一个回复。”但是截至发稿,记者仍未获得相关回复信息。
屡败屡战
在冲击IPO失败两年后,恐龙园再度重返上市赛道。
相关信息显示,恐龙园成立于2000年7月,是一家提供景区运营服务、文化创意和内容产品开发的文化旅游企业,主营业务体现为主题公园运营服务和文化创意及衍生业务,旗下拥有常州中华欢乐园等著名景点,天眼查显示,恐龙园董事长为沈波,第一大股东为常州国资委控制的龙城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将时间拨回到2018年5月30日,彼时恐龙园发布证监会不予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申请的公告,“发审会会议对公司本次申请的表决结果为同意票数不足 5 票,公司本次上市申请未获核准”。
而这已不是恐龙园第一次IPO失败了,梳理可发现,自2012年起,市场就流出恐龙园上市之信息。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网站显示,《关于常州恐龙园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上市环保核查情况的公示》发布时间为2012年12月18日,恐龙园“以《关于申请上市环境保护核查的请示》(常新龙园〔2012〕17号)向我厅申请上市环境保护核查”。
但对于2012年谋求上市的说法,恐龙园曾回复新京报称,“常州恐龙园2012年并未向证券监管部门提交IPO申请”,尽管如此,恐龙园的上市步伐并未停止,2015年9月,恐龙园转而选择挂牌新三板。
但对A股情有独钟的恐龙园显然不满足于此,2016年9月23日,其正式向证监会递交上市申请材料,但在不到一年后的2017年7月宣布中止审查,首次冲击A股失利不足半年,恐龙园再度于该年12月11日向证监会递交申报稿。
而冲击IPO失败一事再度在恐龙园身上上演,2018年3月27日,证监会官网公布《第十七届发审委2018年第52次会议审核结果公告》,“常州恐龙园股份有限公司(首发)未通过。”
蛰伏两年后,恐龙园选择于2020年再度向创业板发起冲击,而梳理可发现,早在2019年,恐龙园就开展一系列的上市准备工作。该年9月,中信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认购恐龙园1110万股股票,12月,恐龙园发布公告称,其拟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颇为有意思的是,其辅导机构也变更为中信证券。
对于恐龙园屡败屡战谋求A股上市,景鉴智库创始人周鸣岐认为,“主题公园是一个需要持续投入资金的行业,开发运营成本非常高,像上海迪士尼建设投资就达340亿元,其他很多国内乐园也达数十亿之巨”,其认为恐龙园多番谋求上市,意在谋求拓展融资渠道,支撑运营和乐园更新。
值得注意的是,同为主题公园类企业的华强方特,6月24日对外宣布称,因疫情影响导致业绩存在不确定性,其经审慎研究,决定终止本轮IPO申请。
周鸣岐认为,华强方特申请终止IPO,对文旅企业上市“肯定会造成影响”,“疫情对主题公园影响非常大,是文旅业内受到打击最大的细分行业之一”,这可能促使恐龙园方面需要更多的钱来发展,希望尽快能够上市。
增速放缓
除了被市场关注的屡败屡战冲击A股一事外,恐龙园的业绩表现也备受关注。
wind数据显示,2017~2019年,恐龙园营收分别为4.83亿元、5.8亿元、6.5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02%、13.04%、12.63%,同期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21.73%、19.56%、10.48%,由此可见,恐龙园的营收、净利润增速皆呈现下滑之势。
在前一次IPO失败之时,发审委会议提出询问的问题就包括,请发行人代表说明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大幅下滑的原因,wind数据显示,2016年恐龙园营收同比下滑11.42%,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51.91%.
除了营收净利增速下滑外,恐龙园近年来大力发展的文化创意及衍生业务营收占比,也呈现出下滑的状态。
梳理恐龙园历年年报可知,园区综合业务、文化创意及衍生业务为其主要营收来源,园区综合收入包括门票收入及其他运营收入,而文化创意及衍生业务收入包括动漫衍生品收入、管理咨询业务收入、规划设计业务收入、模块化娱乐业务收入及系统集成收入等六大板块。
2017年~2019年,恐龙园的园区综合业务营收占比分别为70.66%、68.90%、69.63%,同期文化创意及衍生业务营收占比分别为22.49%、22.04%、20.72%,后者营收占比逐步下滑。
但显然,恐龙园对文化创意及衍生业务寄予厚望。早在2018年,恐龙园就由原名“常州恐龙园股份有限公司”,更名升格为现名——“恐龙园文化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彼时恐龙园官网介绍称,在做优做强中华恐龙园景区的同时,“依托模块文旅等创新型IP产品的研发和全国复制,推动模块文旅成就集团发展的另一核心增长极”,其近年来也先后成立常州恐龙人模块文旅、上海模块龙文化等企业,天眼查显示,后者为前者100%控股。
但恐龙园2018~2019年报显示,常州恐龙人模块文旅净利润分别为-150.71万元、-943.14万元,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
万联证券研报认为,外资主题公园巨头近年来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与国际巨头相比,我国主题公园无论 IP、产品内容、规模体量等方面均处于劣势,需关注由此带来的竞争加剧风险。
跨省扩张
尽管如此,作为“无中生有”发展旅游产业的代表,恐龙园近年来也谋求走出江苏,跨省扩张,但结果似乎并不太如意。
相关信息显示,自2013年起,恐龙园提出实施“投资+服务”创新战略,从单一的主题公园运营商,向“文化旅游投资、运营和整体方案解决供应商”转型,《常州日报》报道称,“继传统景区门票和旅游商业外,对外输出创新业务已经成为恐龙园营收创效的重要来源和新兴增长极。”
恐龙园官网文章也介绍称,其目前已在上海、兰州、郑州、西安、宜昌、恩施等地实施文化旅游项目深度合作,而早在2015年就有媒体报道称,在提出“轻资产扩张”的两年多时间里,“恐龙园股份目前已在10多个省市布局30多个主题公园、度假区和商业街区项目”。
尽管恐龙园跨省涉足项目甚多,但也有本该早已建成运营的项目,至今了无讯息。
如2016年10月,恐龙园与宜昌交通旅游产业发展集团(以下简称“宜昌交旅”)在湖北宜昌正式签约,双方将共同在宜昌打造首个恐龙主题公园,彼时新闻报道称,该项目预计投资30亿元,将于2019年正式对外开放。
“至今三年多了,也没有任何后续消息,到底是常州中华恐龙园公司欺骗了宜昌市政府,还是政府欺骗了我们老百姓。”2019年9月,有网友在宜昌市人民政府互动平台如此发问,此后宜昌交旅回复称,“据了解,宜昌中华恐龙园项目暂缓实施。”
无独有偶,同样是2016年,河南天伦旅游集团与恐龙园在江苏常州正式签约,欲打造郑州中华恐龙园项目。据悉该项目预计总投资15亿元,位于郑州荥阳市,将于2019年建成开放。
但在2019年7月,郑州荥阳市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回复网友提问时表示,其市规划中心未收到关于荥阳市中华恐龙园等规划手续办理的相关请示,建成开放时间尚不确定。
“近年来主题乐园行业在走下坡路,或者也可以说是之前超速畸形发展的后遗症”,周鸣岐认为,特别是此前大量地产开发企业以大面积圈地为目的,纷纷进入主题乐园领域后,主题公园经历了一次超速发展,出现了异常繁荣的景象,但“现在面对大量新建乐园纷纷巨额亏损,大家对投资新建主题公园的热情,是越来越消退了”。
尽管如此,恐龙园当前仍然在谋求对外扩张,梳理可发现,其近年来与江苏宿迁、云南昆明等多地签订相应合作协议,如2019年9月,恐龙园官网发文称,“恐龙园集团与宿迁市人民政府达成战略合作”。
对于恐龙园上述项目的进展情况等问题,记者此前致函恐龙园方面,但是截至发稿,未获回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