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要闻 > 基金 > 私募要闻 > > 正文

权益“爆款”再现 明星私募FOF涌现

时间:2018-04-17 18:40:07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者:DN032

4月13日,招商MSCI中国A股国际通指数型证券基金成立,A/C份额合计募集规模达到49.17亿份,在今年以来成立的权益基金中位列第10位。4月以来成立的基金中,除该基金外,规模均在20亿以下。据悉,在震荡的市场环境之下,重点营销明星基金产品或是创新产品成为不少基金公司的营销策略,爆款频出的背后正有此因素影响。

网络图

不只公募,私募方面同样有所行动。自今年3月中信证券(600030,股吧)推出的明星私募FOF产品4天卖出50亿的消息传出之后,券商联合明星私募打造FOF产品的模式吸引了业内的注意,不少券商正试图联合明星私募推出类似产品。

有业内人士指出,爆款的出现说明基金发行市场正在两极分化,而越来越多爆款的出现,对基金产品同质化的问题将起到瓦解作用。

权益“爆款”再现

认购29天后,招商MSCI中国A股国际通指数基金于4月13日成立,A/C份额分别发行31.65亿份和17.52亿份,共募集49.17亿元,这是自3月7日易方达港股通红利成立后,市场上又一只规模40亿以上的权益基金。

包括招商MSCI中国A股国际通指数基金在内,今年以来成立的权益基金中规模在40亿以上的一共有11只基金,合计募集规模高达940亿元。

招商MSCI中国A股国际通指数基金之所以成为爆款,与其“MSCI”属性密切相关。由于市场对A股“入摩”的高度关注,招商MSCI中国A股国际通指数基金作为首只获批的MSCI中国A股国际通指数型产品,具备了极大的先发优势,因此招商在获得批文后也很快启动了发行程序,以抢夺第一赛道。

除产品本身的特殊性外,招商基金在背后进行的营销工作对该产品的热销也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该基金是招商今年重点发行产品,管理团队和营销团队在产品发行前就与不少机构客户进行了交流,客户反馈的积极性非常高。此外,招商基金内部还设置了一定的发行目标,且将营销任务进行了人员的具体分派,以求能取得较好的发行成绩。该基金最终的募集成绩,也大大超过了当初招商基金内部设立的销售目标。

由于当前公募行业被要求回归主动管理,因此基金公司的重点逐步转移至权益产品之上,多只权益爆款的背后,正反映了基金公司对权益产品营销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具体而言,目前基金公司重点营销产品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围绕业绩突出的明星基金经理,重点布局主力渠道销售,这里面又包括由明星基金经理新发基金或者对明星基金经理已有的产品进行重点持续营销;二是围绕某类创新型产品进行重点营销,去年至今年大热的沪港深产品、FOF产品以及最新的MSCI相关产品,都属于此类。

4月16日,华南一家基金公司总经理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其公司零售业务方面的很重要一项工作就是未来发行一只定开的爆款产品,将由公司过去三年业绩最好的基金经理来进行管理。

上述总经理表示,我们并不是为了追求一时的规模增长,因为短期内形成爆款,对长期盈利没有帮助。我们是希望通过权益方面产品业绩的集体提升来吸引投资者的注意,以形成权益规模理性地壮大,届时爆款也将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同时我们希望通过定开的方式,去保证一个较长期的投资空间,这也是去年以来很多爆款选择的模式。

该总经理还谈道,爆款出现说明基金同质化问题正在瓦解,虽然基金产品越来越多,但是投资者的选择方向也越来越集中,很多平庸产品将难以募集更多资金或者失去投资人。

明星私募FOF涌现

在公募为打造爆款掀起“营销大战”之际,私募同样有所行动,且联合作战似乎成为了一种新模式。

今年3月,中信证券推出的明星私募FOF产品由于集齐了千合资本董事长王亚伟、淡水泉投资董事长赵军、景林资产总经理高云程、拾贝投资胡建平、盘京投资庄涛和煜德投资靳天珍等六位明星基金经理,凭借豪华的阵容迸发出强大吸金力,取得4天卖出50亿元的成绩,引发了市场的极大关注。

中信明星私募FOF发行的震撼效果,使得券商联合明星私募发行FOF产品的模式引来了不少效仿者,多家机构计划在二季度推出此类型产品。

就在近期,招商证券(600999,股吧)宣布将推出一款由重阳投资、景林资产、千合资本、望正资本、凯丰投资和凤翔投资等明星私募担任子基金管理人的私募FOF产品,发售期为5天,认购门槛为100万元。

此外,国信证券(002736,股吧)也即将推出一款由景林资产、拾贝投资、明达资产、希瓦资产和丰岭资本等明星私募担任子基金管理人的私募FOF产品,预计5月初开始发售。

有受访者指出,爆款的出现表明,无论是公募或是私募,都将呈现出强者恒强的发展规律,资金将越来越向业绩好、规模大的公募或私募机构集中。相对而言,这一情况在私募或表现得更为明显。

当然,成为爆款意味着其必然要承受更多的关注,一旦爆款的业绩难如人意,也更容易引发投资者用脚投票的负面效果,业绩将成为决定资管机构长远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本报记者 奉仙 深圳报道

热门标签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2017 连州网连州财经网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