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鸡腿今年鸡肋 大银行不热衷绿色金融债
发行一度呈现高速增长的绿色金融债,因受市场利率走峭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发行有所放缓。
数据显示,截至昨日,今年以来银行间市场合计发行33只绿色金融债,累计发行规模731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发行数量虽然增加了57%,发行规模却下滑了20%。
此外,去年绿色金融债市场中,浦发银行(13.00 +0.08%,诊股)、兴业银行(17.87 -0.17%,诊股)、交通银行(6.32 +0.32%,诊股)等股份行和国有大行的发行占了大头。今年虽然发行机构数量明显扩大,却已鲜见前述银行身影,参与者也以地方中小银行为主。
不过,交行昨日公告,该行获得央行和银监会批文,获准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不超过200亿元绿色金融债。
中小银行成发行主力
2015年底,人民银行发布39号文,此后绿色债券目录公布,至此中国正式开启绿色债券市场。从目前情况来看,在我国绿色债券市场上,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的绿色金融债发行规模呈现“一家独大”的局面,而在交易所市场中发行的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的发行规模则相对较小。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以来,由央行审批、在国内银行间市场交易的绿色金融债,已经累计发行54只,合计发行额达2281亿元,在绿色债券中占比七成以上。以去年数据为例,浦发银行、兴业银行、交行银行3家银行绿色金融债累计发行规模就达到1300亿元,占全年绿色金融债发行规模的84%。
然而,2017年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对绿色金融债的热情不再,绿色金融债的发行主体逐渐变为中小银行。今年以来,共有14家地方中小银行累计发行458亿元绿色金融债,市场占比达63%。
华东一家股份行金融市场部负责人介绍,大型股份行兴趣下滑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发行成本。“今年银行经营强调‘负债结构决定净息差表现’这一逻辑,同业负债被压缩,核心负债(尤其是一般性存款)的增长至关重要,而绿色金融债今年发行成本比较高,相应配置的资产范围也比较狭窄,负债来源充足的银行都不太会选择这种方式。”
数据显示,去年发行的绿色金融债平均发行成本约3.24%,今年则已抬升至4.47%。其中,乐山商行、河北租赁发行的多只绿色金融债发行成本均高于5%。值得注意的是,河北租赁2017年第三期绿色金融债于10月10日完成发行,发行面额虽然只有7亿元,但发行利率却高达5.97%,创下绿色金融债推出以来最高纪录。
首次向个人投资者发售
除中小银行外,今年绿色金融债发行规模较大的则是国开行、农发行,前者今年累计发行规模达200亿元。
今年9月中旬,国开行宣布发行50亿元“长江经济带水资源保护”专题绿色金融债,其中不超过6亿元以柜台债的形式,首次向社会公众零售。首次向个人投资者发售绿色债券,也是绿色金融创新的又一次突破。
兴业研究分析师刘翌表示,这不仅拓宽了公众参与绿色投资的渠道,扩大绿色金融的社会效应,而且也借助国开债对个人投资者的免税优势,实现对绿色债财税优惠,形成有益探索。
不过,从我国绿色金融市场发展情况看,目前绿色金融产品供给依旧有限。根据39号文件,绿色金融债募集资金闲置期间,可以投资于非金融企业发行的绿色债券,但由于非金融绿色债券数量和规模有限,该政策执行比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