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转向小幅净投放 市场再议加息
市场人士分析,随着此前连续的资金净回笼,当前资金面已经逐渐回归正常,央行开展逆回购操作转向净投放,实属意料之中。
周四(1月11日),央行进行300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3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因当日有300亿元逆回购到期,当日实现资金净投放300亿元。而在上一交易日央行公开市场全额对冲当日到期规模。
体现了央行“中性”的货币政策思路。央行密切关注流动性和市场预期变化,加强预调微调,综合运用量价工具,维护市场流动性基本稳定,利率水平总体适度。
专家认为,从近期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来看,
意在维持市场利率基本稳定。央行关注整个市场的流动性,主要侧重在银行间市场。预计DR007的中枢在2.9%附近,如果过高,央行会释放一些流动性;如果过低,央行会减少逆回购,回收一些流动性。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陈冀认为,央行在公开市场上保持微调节奏,
而在上一交易日,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平稳。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隔夜利率上行11.4个基点,报2.6430%。银行间最具代表性的7天质押式回购利率DR007的加权利率上行13.3个基点,报2.8352%。
当前利率处于正常水平,由于年初资金相对宽松,当前利率比年初上升一些,但对机构整体压力不大。总体而言,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延续“削峰填谷”,保持流动性整体平稳。
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黄文涛认为,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2018年央行是否需要调整存贷款利率,近日再度引发市场讨论。
2017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8年的货币政策给予明确定调。会议指出,稳健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央行参事、原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1月6日在出席活动时表示,不主张甚至是反对目前中国加息,他指出,存贷款基准利率一上涨就等于为金融体、金融机构转嫁成本。
央行官员对于释放宽松信号也很谨慎。有媒体报道称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纪敏表示“中国短期内仍存在加息空间”一事,纪敏1月8日随即表示,其近日在中国债券论坛上说,利率升降和杠杆率变化的关系,取决于投资回报率的动态变化。但这一理论表态,并不能解读为“短期内有加息空间”。
预计今年央行可能会上调基准存贷款利率各25个基点,时点或在美联储3月或6月加息以后。
不过,也有机构观点认为,央行在2018年将会采取加息举措。中金分析师梁红和易峘在1月8日发表的报告中写道,
市场则普遍预期,2018年央行或延续2017年的操作思路,提高公开市场逆回购和MLF利率,而存贷款基准利率继续按兵不动。
2017年12月14日,央行将逆回购和MLF操作利率均小幅上行5个基点。央行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成为标志性调整。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首席研究员明明认为,央行此次操作的信号意义大于实质意义,随行就市缩小政策利率与当前长端利率的差距,增强对市场利率的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