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教育企业裁员+转型 但求“涅槃”
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下称“双减”政策),明确提出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要求“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而这意味着,“学科课外补习班”将成为历史,曾经的K12教育机构们正面临生存危机。
在此之前,K12教育机构经历了短暂的高光时刻,头部机构也是一级市场上的“香饽饽”。IT桔子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7月27日,国内K12教育的历史总融资额为1410亿元,占整个教育赛道融资额的60%。头部的10家公司融资总额达到642亿元,在整个国内K12教育融资额中占比46%。
如今“双减”政策落地两周,在过去这段时间里,那些曾经在聚光灯下的K12教育机构都经历了些什么?
格局重塑
“我可能要失业了。”7月25日,某在美股上市的英语教育机构市场总监对《证券日报》记者说。一周后,当记者再次联系这位市场总监时,她已经办理了离职。
“‘双减’政策落地的那一夜,公司所有管理层在会议室商量对策,凌晨我离开办公室时,他们都还没走。不出意料,裁员计划第二天就开始实行了,公司召开了全员大会,领导发言时没有明确要减员,但是话里话外的意思大家都已明了。我想趁着公司还有钱,拿到赔偿就走吧。”她说。
裁员几乎成为所有K12教育机构的必选动作。
例如,高途在第一时间就确定了裁员计划。7月30日,高途创始人陈向东发出了内部信,第一句话就是:“非常非常抱歉,我们不得不做出如此艰难的决策。”信中,陈向东不断重复着“抱歉”,他说:“我们必须活下去,高途必须活下去。”
好未来也传出了人员调整的消息。据媒体报道,高管在内部直播中提到,公司或将关掉没有需求的部分业务,相应业务的员工优先内部转岗,不能转岗的,公司也会按照国家法律给予赔偿。
8月5日,字节跳动旗下教育品牌大力教育的裁员计划“虽迟但到”。多位大力教育的员工向《证券日报》记者证实,公司旗下清北网校和瓜瓜龙学科类业务计划关停,大部分员工被裁撤,其他业务也做出调整。
同日,编程猫方面回复《证券日报》记者称,“因业务调整,人员相应也会有一轮调整,主要为中后台(产研教研等)部分,前端的销售及老师不在本次调整范围内,未来也会根据业务发展情况进行人员结构升级调整。”
此外,掌门一对一员工排队离职的照片在社交圈中传播开来,及时离开,成为大多数从业者的选择。
转型求生
按照教育部办公厅明确的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其中在开展校外培训时,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物理、化学、生物按照学科类进行管理。而体育(或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学科,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按照非学科类进行管理。
成人职业教育,以及K12教育中细分的音乐、美术、体育等非学科的素质教育,成为教育集团转型的大方向。
5月28日,瑞思教育就已发力素质教育,推出“然点科学馆”“瑞思海芽成长空间”和“瑞思研学”三大新品牌。6月24日,好未来旗下儿童素质教育品牌“励步英语”正式更名为“励步”,并推出励步儿童成长中心和系列素质教育新产品。7月7日,好未来正式对外披露业务板块“轻舟”,据了解,轻舟旗下拥有轻舟考研帮、轻舟考满分和轻舟留学三个子品牌,覆盖考研、语培、留学三个领域。7月19日,高途集团上线新版高途App,覆盖语言培训、大学生考试、财经、公考等多类职业教育。7月28日,猿辅导宣布转型素质教育,并推出科学启蒙教育新品牌“南瓜科学”。当日,新东方南京学校官方公众号宣布上线素质课程,包括儿童美术课程“泡泡美术”和口才表达课“博文妙语”。
编程猫方面表示,对于整个在线教育行业来说,面临着从过去“规模化竞争”转向“效率竞争”,这也是各家在教育新政下进行业务转型的出发点。
一位科学类教育机构创始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提出对未来的担忧,“我的合作伙伴们砍掉了所有学科类教育业务,对于以前没有完成融资的创业公司,接下来的路会很难走。”
“为了落实‘双减’政策,广东、福建、山西、陕西、贵州等多地陆续出台了更为细化的措施,大方向是减轻学生负担,不给家长添麻烦,预计未来学生在校时间会增加,留给校外培训机构的营业时间是有限的。大家要在有限的时间里,争夺本就不多的市场份额。”该创始人如是说。
在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孙扬看来,“双减”政策之后,学科教育企业将以支撑学校教育为主,比如帮助开发课堂在线、视频、互动的内容,丰富学校课堂教学的效果。“未来学科教育企业可以加紧和高校集团的合作和融合,不排除学科教育企业和一些民营高校集团合并。”
“教育机构转型必将经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阵痛期,职业教育、素质教育等赛道原本就是存在的,这些企业入局后,势必存在存量市场份额之争。”一位教育行业分析师对《证券日报》记者如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