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要闻 > 股市 > 股市要闻 > 正文

从概念炒作到量产加速:千亿光伏异质结产业潮起

时间:2021-08-03 22:30:14 来源:互联网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曹恩惠

光伏电池的技术周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萌芽、扩产、爆发、迭代,而异质结技术已经走过萌芽期,来到了大规模扩产阶段前夕。

千亿市值公司在A股光伏行业已不算稀奇,可新千亿成员的出现总能让业内为之一振。

7月30日开盘后不久,天合光能盘中股价一度上扬,达到48.60元/股,将该公司市值短暂性地推进了“千亿市值俱乐部”。

尽管尚未站稳,但第六家A股光伏千亿市值公司的身影正在浮现:截至当日收盘,天合光能、晶澳科技、正泰电器的市值距离千亿均只差临门一脚。

谁是下一个千亿市值的公司,再度成为光伏业内津津乐道的话题。

目前,从硅料、硅片、组件,再到逆变器、胶膜,光伏产业链的主要环节都诞生了千亿市值公司。

但有意思的是,这些公司却不是股价“最贵”的A股光伏公司。一家光伏设备生产商,以每股超过600元的价格,成为了当前光伏公司股价“天花板”。

并且,这块“天花板”还有继续上移的可能。

“今年以来异质结各项数据稳步推进,电池转换效率持续提升,成本不断下降。”一位新能源行业资深分析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少异质结概念股的股价在今年屡创新高。

事实上,概念热炒的背后,国内异质结产业量产步伐的确正在提速。于是,一个大胆的设想在一些投资者心里萌发,异质结设备企业是否也能出现千亿市值?

A股“最贵”光伏股

有这么一家光伏公司,它的股价仅次于贵州茅台、石头科技,比宁德时代、迈瑞医疗还高。

这只A股第三“贵”的光伏公司,不是隆基股份、也不是阳光电源,而是迈为股份。

2018年11月,迈为股份挂牌创业板,每股首发价格56.68元。彼时,这家光伏细分领域的“小霸王”并没有引起资本市场的足够重视:在光伏丝网印刷成套设备占据主要市场份额,但上市首年的营收规模不足8亿元。

两年时间后,迈为股份业绩规模持续增长,2020年度的营收已达22.85亿元,是2018年的2.9倍。可增长更为快速的是其股价。截至7月30日,迈为股份的收盘价格为652.34元/股,复权后的价格是上市初期的17.5倍,市值达671亿元。

超过650元的股价,让不少关注光伏板块的投资者感慨,“已经买不起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迈为股份刚刚在两个月之前实施了10转8派15元(含税)的分红送转。如果没有这次分红,其最新股价将高达1200元,仅次于贵州茅台的1678.99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这家公司的动态市盈率虽然已经高达147倍,但二级市场资金对它的追捧热情并没有褪去。仅在7月份,迈为股份的股价累计涨幅超过47%。

股价一同创下历史新高的还有另一家异质结设备公司金辰股份。近9个交易日录得四个涨停后,该公司股价已经破百,市盈率同样高达124倍。

在国内光伏产业链,设备公司远不如下游的制造公司那样为外界所熟知。但诸如迈为股份、金辰股份,却在近期的二级市场赚足了眼球。

“异质结”概念,无疑是背后最大的推手。

在今年6月份的SNEC展会上,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TOPCon和异质结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代主流的电池技术,但未来三五年谁会成为主角,现在还不能完全确定。对此,通威会跟上在异质结和TOPCon上的技术研究节奏,并在规模化GW级的业务规模上,走在行业不落后的位置。”

刘汉元“过谦了”。一个多月后,通威股份成都金堂生产基地就拉起了一条横幅:“公司1GW异质结项目第一片电池下线”。

从5月份第一台设备进场,到7月中旬首片电池下线,这个全球规模最大的异质结量产项目正在以超出外界预期的速度,不断逼近异质结商业化的大门。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成为近期异质结概念热炒的一根导火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通威金堂1GW异质结项目之中,国内主流异质结设备生产企业首次“同台竞技”:迈为股份、钧石能源、理想万里辉等企业共同提供了核心设备PECVD。

实际上,在今年的“异质结”概念炒作中,来自设备、材料环节的公司股价涨幅均显著高于电池技术研发企业。迈为股份、金辰股份今年以来的股价累计涨幅分别为73.85%、122.81%,而同期,通威股份、东方日升、山煤国际等异质结电池研发企业的股价涨幅则分别为13.12%、-29.55%、-12.80%。

二级市场的眼中,异质结商业化,设备企业先行。

跨界玩家络绎不绝

7月29日,在江苏苏州的一家酒店里,迈为股份董事长周剑坐到了签字台前,与金刚玻璃达成了一笔4.8亿元的异质结项目生产设备销售协议。

签字台另一边的金刚玻璃,被称为异质结领域的新玩家。同日,该公司宣布启动1.2GW异质结光伏项目,总投资为8.32亿元。

在金刚玻璃总经理严春来看来,这一项目的投建将帮助该公司成为全球首家采用半片前置工艺、210大尺寸、全球最大的量产规模、最终组件功率高到700W以上的行业新锐。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新玩家亦是跨界而来。在其官网介绍上,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看到一段介绍:“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各类高科技特种玻璃及系统研发、设计、生产于一体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产品涵盖建筑用防火门窗、防火幕墙、防火隔断、安防玻璃系统、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BIPV)、建筑玻璃、轨道交通等领域”。

换言之,金刚玻璃此前与光伏产业链的联系仅仅是BIPV。

显然,这家以特种玻璃为主业的广州企业,并不满足于停留在光伏产业链的终端应用领域。其7月份的苏州之行,还造访了另一家龙头光伏企业协鑫集团。金刚玻璃的新闻稿称,“双方就绿色能源、N型硅片市场发展形势、光伏产业的投融资等彼此契合的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东吴证券近期发布的研报认为,“2021年HJT(即异质结)前期的大规模爆发,主要依靠光伏行业的新进入者扩产。”

不过,金刚玻璃并不是今年第一个跨界玩家。

两个月前,光伏电池升级战中来了条风电“鲶鱼”。5月12日,明阳智能发布公告称,其拟斥资30亿元,投建年产5GW光伏高效电池和5GW光伏高效组件项目。在这份投资公示中,明阳智能明确表示,其所投资的是异质结电池。

明阳智能选择异质结技术,情有可原。早年间,该公司董事长张传卫曾亲自牵头设立光伏电池、组件研发公司,专注CdTe(碲化镉)薄膜电池技术。据业内资料,异质结电池是N型电池,是一种利用晶体硅和非晶体硅薄膜制成的光伏电池。因此,异质结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薄膜材料的应用,这对于此前从未涉足晶硅电池技术研发的明阳智能而言,可以延续此前在薄膜电池领域的研发积累。

比明阳智能更早的跨界者,可追溯至山煤国际。2020年,这家老牌煤炭企业将布局光伏制造领域作为其转型的方向。去年8月,该公司宣布与多家公司、机构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用作开展10GW高效异质结项目的实施主体。

直至今年一季度,该公司在回复投资者咨询时表示:“公司异质结光伏项目正在按计划有序推进中。”

千亿市值渐行渐近

三十年“功名尘与土”,异质结大规模产业化的曙光越来越亮。

纵观整个技术研究进程,早在1990年,异质结电池便已出现。且随着25年专利保护到期后,该技术终于在2015年迎来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和推广。“光伏电池的技术周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萌芽、扩产、爆发、迭代,而异质结技术已经走过萌芽期,来到了大规模扩产阶段前夕。”一位光伏电池企业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转换效率的不断提升,为异质结技术取代当前PERC技术提供了支撑。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统计,最近两个月,异质结技术研发企业相继传来转换效率提升的好消息:6月8日,安徽华晟新能源异质结电池量产批次平均效率达到了24.71%,单片最高效率为25.06%;7月8日,该公司联手迈为股份研发的M6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创下了25.26%的纪录。

回顾PERC技术取代BSF技术的过程,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成为两大关键因素。当前,异质结已经具备了在效率上取代PERC的基础。

然而,按下异质结技术真正爆发的启动按钮,却是生产成本。

“目前市场担心的主要是HJT的成本问题,而我们认为2021年是HJT成本在组件端打平PERC的元年,从2022年开始,HJT将会在电池端成本低于PERC。”东吴证券预计。

业内普遍认为,异质结技术降本的三个关键环节分别为硅片薄片化、银浆国产化以及设备国产化。这其中,银浆、设备的国产化,是异质结产业化的重要触发点。

近日,苏州固锝官方微信公众号消息称,今年7月份,由福建钜能电力有限公司与低温银浆制造商苏州晶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国产低温银浆成功导入HJT异质结太阳电池规模化量产。这一消息再度点燃A股异质结板块。

但更为令市场期待的,仍是设备国产化环节。

浙商证券测算,2020年至2025年,异质结设备的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为80%。到2025年,设备市场空间有望达到412亿元。

“如净利润保持20%,给予25倍PE,测算异质结设备行业合理总市值为2000亿元,行业龙头市占率超过50%,有望实现千亿市值。”该机构认为。

相关文章

热文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2017 连州网连州财经网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