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券商主题策略:疫情催化的预制菜“出圈”!市场空间几何?关注三类投资机会
每日主题策略讨论,东方财富网汇总八大券商观点,揭秘行业现状,观察行情走势,提前为您把脉A股。
中航证券:疫情催生“宅经济” 预制菜“出圈”
预制菜品的定义理解,它是指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经预加工(如:分切、搅拌、腌制、滚揉、成型、调味)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疫情以来,京东七鲜、美团买菜、饿了么、盒马、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先后入局预制菜市场。对于B 端餐饮企业,受疫情的影响经营困难,而预制菜的制作成本低、利润率更高;对于C 端消费者,疫情催生“宅经济”,预制菜兼备方便、快捷、口味多样等优势,成为越来越多家庭餐桌上的新宠儿,销量大增。
投资建议来看,随着消费对预制菜的认知度提升和消费习惯的培育,有望进一步催化行业的快速发展。NCBD(餐宝典)数据显示,2021 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超过3000 亿元,预计到2025 年将会突破8300 亿元,其中在C 端市场的规模占比将接近30%。据《中国烹饪协会五年(2021-2025)工作规划》,目前国内预制菜渗透率只有10%-15%,预计在2030 年将增至15%-20%。而在日本,预制菜的渗透率已经达到60%以上,与日本饮食文化有一定相似程度的中国餐饮市场,预制菜的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建议关注上下游产业链标的包括:味知香、千味央厨、广州酒家。
东莞证券:BC端共同发力将带动我国预制菜需求增加 预计未来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国预制菜市场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行业发展速度较快。但同时由于行业进入门槛较低,市场中的中小企业数量较多,规模企业数量偏少,尚未出现引领市场的大规模龙头企业,行业尚属蓝海。从需求结构来看,预制菜行业以餐饮端为主,零售端为辅。对于餐饮端客户而言,预制菜可以提高出菜速度、减少后厨面积、丰富品类等;对于零售端客户而言,预制菜可以便捷、快速的做出一道菜肴,即可以节省时间,亦可保证饮食的健康。
投资建议来看,BC端共同发力将带动我国预制菜需求增加,预计市场未来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标的方面,可重点关注味之香、安井食品、千味央厨、龙大美食、圣农发展等。
华鑫证券:预制菜行业正处蓝海阶段!BC端迎来发展机遇 发展空间广阔
预制菜起源于美国,疫情后进入加速期。预制菜是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或食品添加剂,经过分切、搅拌、腌制、滚揉、成型、调味等工艺加工后可直接进行烹饪或食用的菜品,以便捷高效为特点。20世纪60年代,预制菜起源于美国;20 世纪80年代,预制菜发展逐渐成熟;20 世纪90 年代,预制菜传入我国,味知香等深加工半成品菜企业相继成立。2010 年左右预制菜B 端进入放量期;2020年疫情发生后,C端需求高增,预制菜企业纷纷布局C 端市场。根据对原料加工深浅程度以及食用方便性,预制菜可分为即食食品、即热食品、即烹食品、即配食品。
行业参与者众多,尚未出现明显龙头。预制菜行业包括五大主要参与者,在渠道、产品、供应链方面各具优势:1)原料供应企业:供应链能力强,具备成本优势。代表企业如国联水产、双汇发展、圣农发展、龙大美食等;2)预制菜生产企业:预制菜生产出身,具备专业性。代表企业如味知香、珍味小梅园、信良记、好得睐等;3)速冻食品企业:具备冷链加工运输优势,生产标准化程度高。代表企业如安井食品、三全食品、千味央厨等;4)连锁餐饮企业:自建央厨,实现预制菜标准化生产。代表企业如海底捞、广州酒家、同庆楼、西北贾国龙等;5)零售商:预制菜成为新增长点,推广能力强。代表企业如叮咚买菜、盒马鲜生、永辉超市、每日优鲜等。
当前预制菜行业正处蓝海阶段,BC端迎来发展机遇,发展空间广阔,我们给予行业“增持”评级,建议重点关注安井食品、味知香、千味央厨、国联水产和三全食品。
民生证券:中式预制菜进入发展快车道 重点关注三类投资机会
预制菜本质是将中餐制造环节标准化后,由后端餐厅(B 端),家庭厨房(C 端),向前端食品加工企业转移,从而实现规模化生产。食品加工企业得以发挥规模优势,餐厅降本增效,消费者收获方便快捷,全产业链效率将显著提升。中餐菜系众多,烹饪方法多样,地方口味差异巨大,中餐标准化进程相对缓慢,近年来,随着餐饮行业人工、租金等成本提升,B 端需求愈发强烈,同时以速冻为代表的保鲜技术(解决保存问题)、复合调味品(解决口味问题)、冷链物流(解决运输问题)快速发展,中式预制菜进入发展快车道。
疫情催化供需两端,实际渗透率有提升。由于堂食受限,餐饮企业纷纷发力外卖、预制菜等非堂食业务,预制菜产品数量大增。同时,消费者居家隔离期间做饭及囤货需求庞大,节日期间限制堂食也激发了家宴市场需求,疫情期间行业爆发培育了消费者认知,餐饮、新零售、新消费等企业纷纷入局,在消费场景及价格带上进行了广泛的探索,为未来C 端发展打下基础。
当前仍处行业发展初期,B 端在餐饮企业降本增效的诉求下,需求较为明确,我们预计中餐预制菜B 端远期市场空间有望破万亿,由于中餐品类繁多,烹饪工艺差异巨大,未来或将呈现整体分散,品类集中的行业格局。重点关注三类投资机会:1)生产端实现自动化、规模化,具有大单品打造能力的企业将凭借性价比优势,在优势品类中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推荐安井食品;2)单店模型优秀,并依托供应链形成护城河的“中央厨房+终端”模式的企业,推荐巴比食品、味知香。
申银万国证券:中国预制菜B端处于加速渗透、C端受疫情催化而初受关注的阶段
预制菜是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并配以辅料,通过预处理而制成的成品或半成品,是介于食品和餐饮中间的业态,通过食品加工企业和中央厨房工业化、集约化生产的快手菜。从发展阶段来看,中国预制菜B 端处于加速渗透、C 端受疫情催化而初受关注的阶段。对于2B 消费者,预制菜在提升出餐效率与标准化的同时,可节省人力成本;对于2C 消费者,预制菜在提供美味的同时,可简化烹饪步骤。我们测算2021 年中国预制菜行业规模约2400 亿,在2B 与2C 需求共振下,预计2025 年行业有望扩容至近4800 亿,CAGR 约18%。目前,新进入者众多,企业类型可分为传统预制菜企业、速冻企业、农林牧渔企业、生鲜零售平台、餐饮中央厨房与餐饮供应链平台六大类。短期来看,行业格局分散态势预计仍将维持;中长期来看,看好具有上游供应链、中游产品设计及下游渠道销售优势的企业。
华泰证券:预制风起!多因共振 黄金年代开幕
预制风起:多因共振,黄金年代开幕。我们预计2030年我国预制菜行业零售规模有望达6017 亿,对应21-30 年CAGR 为12.7%,未来驱动在于B 端餐饮企业需求明确、C 端消费习惯培育后市场有望扩容。当前格局较为分散(据智研咨询,2020 年行业CR10合计市占率仅14.2%),受限于冷链运输的高成本和消费者众口难调,企业区域性较强,当前核心竞争要素为规模效益下的成本优势,效率高者有望胜出。
参照处于成长期-成熟期阶段的速冻米面赛道,龙头千味央厨/三全分别专注于油条/水饺,专业化分工或为破局之道,相关企业在自己的优势品类不断做大。长期视角下,行业内或将呈现以品类为聚集单位的整合局面。
借日本市场,鉴我国预制菜成长之路我们深度复盘了日本市场,对比日本,我国预制菜行业正经历同其爆发阶段(70-80 年代)类似的宏观及产业背景,我们认为中国预制菜市场未来将朝着高渗透率、高集中度方向发展。通过探究日冷集团与神户物产的成长路径,我们认为预制菜企业做大做强的共性要素在于产品品类多元、渠道BC 兼顾与供应链布局完善。
西部证券:以更长维度的视角来看待中餐连锁的未来发展
短期疫情冲击下,中式餐饮单店盈利的稳定性遭受巨大考验。虽然短期内餐饮企业经营仍然十分艰难,但如果以更长维度的视角来看待中餐连锁的未来发展,我们认为无需悲观:1)中国品牌餐饮消费升级的趋势才刚刚开始,疫情或带来短期消费力的疲软,但不改变长期趋势;2)中式餐饮市场空间广阔,一方面是在于中国外出就餐的比例相较于美国等发达市场仍有广阔提升空前,另一方面,年轻消费者对中餐文化的认同感愈发强烈,这有助于中餐连锁品牌的崛起;3)从海外餐饮龙头的发展经验来看,外部环境的恶化、自身的盲目扩张会带来企业经营的困境,但是往往困难中也是企业自我变革的窗口期,具备强大自我修正能力的企业会度过危机、重拾成长。
投资建议来看,我们认为品牌连锁餐饮最困难的时期或正在过去,未来随着疫情的好转、线下客流量的恢复、居民在餐饮服务业消费支出的进一步加大,将对门店恢复形成有力支撑。中长期来看,我国本土连锁餐饮品牌门店下沉仍存在较大空间,三四线市场租金、人工成本优势下显示出更好的盈利能力。建议重点关注九毛九、海底捞、海伦司、奈雪的茶、呷哺呷哺。
长江证券:疫情影响未来可能逐步趋缓 餐饮半成品行业仍是蓝海市场
餐饮供应链,反转渐至,不畏风雨不畏寒。餐饮供应链行业保持较快增长,未来距离天花板仍有较大空间。根据IBIS数据,2019年中国速冻食品餐饮端的销售占比约为36%,其中速冻火锅料占比约60%表现突出,速冻米面及其他产品相对较低,以全行业1200-1300亿的体量来看,餐饮端市场规模约430-470亿元。新冠疫情对餐饮行业带来较大影响,进而对上游速冻食材带来一定负面影响。疫情影响未来可能逐步趋缓,餐饮行业预计逐步温和修复,反转渐至,餐饮半成品行业仍是蓝海市场。
短期视角看,关注成本、需求、格局演化。1)成本:原料涨价趋势仍在,不同企业压力有所不差异,通过提价可转移部分压力;2)需求:静待疫情后期复苏,食品工业趋势可期,短期存量转化渗透率提升逻辑可足以支撑可观成长;3)格局:细分竞争或将加剧,龙头企业以研发能力为矛、以规模效应为盾,有望持续脱颖而出。长期视角看,优选好赛道+好公司。赛道选择来看,建议关注下游规模大、成长快,且品牌连锁化发展较快的行业;公司筛选来看,生产型供应链公司竞争壁垒通常强于服务型公司,对优质生产型公司来说,深加工能力是核心壁垒,此外若能在原料获取、新品研发、渠道把控上有相对优势则将提升竞争力。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