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要闻 > 股市 > 股市要闻 > 正文

即时看!超高温下长江提前一季出现枯水 电力供应保卫战打响

时间:2022-08-19 08:40:20 来源:第一财经

“今天又是40。”8月17日,重庆市民李德刚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长江都快被晒干了。”

经历将近10天40以上的高温后,重庆目前至少有51条河流断流,24座水库干涸。而这样的“火炉”模式,还将继续“烧烤”着重庆和其他部分省份。

据中央气象台报,8月17~26日,四川盆地、江汉、江淮、江南等地仍有持续性高温天气,局地可超过40。国家气候中心则说,这样的区域性高温事件综合强度,是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强。


(相关资料图)

降雨也在减少。气象部门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以来,长江流域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四成,部分地区小型水库蓄水严重不足。目前,长江干流及洞庭湖、鄱阳湖水位较常年同期偏低4.5~6米,均为有实测记录以来同期最低。

高温导致用电需求迅猛提升,干旱则造成水电供应剧减。地处长江上游的四川、重庆已经开始限电;处于长江中下游的合肥、南京、武汉等地也提出错峰用电。在成都,为节约用电,有的商场、写字楼、地铁口外选择关灯。

电源结构和调剂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再次被“烤问”。

电网负荷创新高

8月18日,中央气象台连续7天发布高温红色预警。同样在8月18日,中央气象台发布今年首个气象干旱预警。

高温红色预警是高温预警信号中的最高级别,启动标准是“过去48小时四个及以上省份部分地区连续出现最高气温达40及以上天气,且预计上述地区未来仍将持续”。

除高温红色预警外,从7月20日起至8月17日,中央气象台已连续28天发布高温预警。全国共有3个省份连续28天发布高温预警,分别为湖南、福建、新疆。

国家气候中心说,此次高温天气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极端性强等特点。6月1日至8月15日,全国平均高温日数12.0天,较常年同期偏多5.1天,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多。

过去两个多月,全国共有194个国家气象站的最高气温破历史极值,而全国共有2440个国家气象站,意味着全国有近8%的观测站均破历史极值,多个城市日最高气温达44及以上。

这些地区主要分布在四川、重庆、湖南、新疆、湖北等18个省份,其中四川有70个气象观测站破历史极值。

在中央气象台发布高温预警的这28天中,杭州是全国高温日数累计最多的省会(直辖市)城市,其高温天气日数达到“满额”的28天。紧随杭州之后的省会(直辖市)城市分别是南昌(27天)、福州(26天)、重庆(24天)、武汉(21天)、长沙(21天)、南京(20天)、上海(20天)、合肥(18天)、广州(14天)。

高温已导致雪山消融现象出现。吉林一号卫星发现,位于四川省的四姑娘山,山顶上终年不化的积雪从5月以来出现大面积消融。四姑娘山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雪峰有80多座,其中主峰四姑娘山海拔6250米。

大气环流形势,特别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异常,是本轮超强高温天气的“幕后推手”。气象部门监测发现,今年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范围偏大、强度偏强。在其控制下,中国南方地区整体受下沉气流控制,天空晴朗少云。白天在日照辐射的影响下,近地面加热强烈,热空气滞留在地面,吹不走、散不出,导致较大范围的持续性高温天气出现。

高温之下,社会用电量迅速反弹。

数据显示,6月13日以来,四川、河北、山东、浙江、河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省(区)电网以及西北电网和南方电网用电负荷均创历史新高。以四川为例,四川省政府8月15日召开的电力保供调度会称,当地最大用电负荷将比去年同期增加25%。

居民用电量增长尤为明显。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7月,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4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8%,增幅远远高于第一产业(同比增长14.3%)、第二产业(同比下降0.1%)和第三产业(同比增长11.5%)。第一财经记者根据官方资料梳理发现,这是今年以来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增幅最大的一个月。

用电需求激增是持续高温所引发的最显著的影响之一。高温下空调等电器使用频率大幅提高,对电力供应影响较大。“过去一个多月来,家里一天24小时几乎都开着空调。”李德刚对记者说,“上个月,一家四口所用电费就超过600元,为史上最多的一次,是平常每月平均电费的3倍。”

多地电力供应紧缺

用电量激增导致电力供应面临挑战。

8月9日,合肥市发出倡议,工业企业通过计划检修等方式错避峰让电;8月12日,南京市发出倡议,工业企业特别是高耗能企业要主动错避峰用电;在8月15日,国网武汉供电公司向全市发布“节约用电、让电于民”的倡议,号召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参与,其中武汉公交集团进行错峰充电;在8月16日,重庆市启动有序用电一级方案。

“这在本质上都属于限电。”某电网企业一位内部人士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分析。

限电最严重的是水电大省四川。

限电之下,当地一些企业的正常运转已经受到影响。根据泸天化(000912.SZ)、四川美丰(000731.SZ)、农药农化企业国光股份(002749.SZ)、天原股份(002386.SZ)、宏达股份(600331.SH)、中孚实业(600595.SH)等多家上市公司近日陆续发布的公告,它们的生产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影响。

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当地不得不采取“让电”措施。8月14日,四川省经信厅、国网四川电力公司发布《关于扩大工业企业让电于民实施范围》的紧急通知提出,从8月15日至8月20日工业电力用户实施生产全停,放高温假,让电于民。

作为全国水电重镇,四川有大小河流近1400条,电力供应的80%来自水力发电,水力发电量和装机容量均为全国第一。“但在极端天气的干扰下,四川水电出力严重受阻。”上述电网企业内部人士对记者说。

据《四川日报》报道,四川7月水电来水偏枯四成,8月以来则达到五成,水电日发电量大幅下降。另据国网四川电力公司数据,天然来水电量从同期的9亿度,下降到了4.5亿度,下降幅度达到50%。这意味着,四川水力发电能力已经“腰斩”。

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李俊峰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提到,长江流域的枯水期一般是当年的11月到来年的4月,今年在7月底8月初就出现了枯水期,实属罕见。据称,长江在8月上旬出现枯水期,还是1951年有记录以来时间最早的一次。

四川电力供需同时受到外送影响。四川是国家“西电东送”工程的重要输出端,自1998年以来,四川开始向省外送电。国网四川电力公司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四川电网已累计向华东、西北、华北、华中、重庆和西藏等输送电量1.35万亿千万时。这相当于13个三峡水电站的年发电量。

“这些年来,四川真的不容易。”接近四川电力部门的一位知情人士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现在是急需省外的支援。”

8月16日,国家电网董事长辛保安在调研中提出,要组织跨区跨省余缺互济,最大限度支援川渝地区电力供应。

除四川外,重庆、安徽、山东、河南、湖南、浙江等省份也面临着电力缺口。其中,重庆发布的《关于扩大工业企业让电于民实施范围的紧急通知》显示,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全市用电负荷持续攀升,在发电机组应发尽发、外送通道全部满送的情况下,高峰时段存在较大缺口。

作为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最为严峻的省份之一,安徽在2022~2024年的电力供需形势已被国家能源局确定为红色预警。

山东能监办指出,今年夏季,山东省将面临高温导致用电负荷突增、外电入鲁不确定性增大、电煤价格高企等多重考验,电力供应内、外部环境都较为严峻,预测会出现区域性、时段性缺口。

河南省电力公司预测,迎峰度夏期间河南省电力保障形势较为严峻复杂,预计今年河南电网最高负荷7500万千瓦,同比增长550万千瓦,增幅为7.9%,其中驻马店市、信阳市最高负荷增长预计超过20%。

湖南省预计,今年夏季电力供需总体呈“紧平衡”状态。浙江省则预计,迎峰度夏电力最大缺口达650万~750万千瓦。

中电联年初发布的《2021-2022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预测,迎峰度夏期间,电力供需总体平衡,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其中,华北、东北、西北区域电力供需基本平衡,华东、华中、南方区域电力供需偏紧。

供电的弹性和韧性问题待解

近年来,高温、高寒的极端气候多次出现,我国也不止一次在极端气候环境下出现电力紧缺等非常态化状况,何以如此?

“整体而言,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电力装机可以满足最大负荷的要求,个别用电极度紧张的地区也可以通过有序用电基本解决。”李俊峰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但是由于长江枯水期提前到来,对于西南地区,特别是川渝地区影响很大,因为这些地区水电占比高达70%左右,且过去主要是外送电力,其他电网接济川渝难度比较大。未来考虑到气候变化、极端气候事件的频发,提高电力系统的供应弹性和韧性十分重要。”

“气候变化给能源行业带来的影响是多方位的,首先是极度高温和极度严寒,可能需要增加能源供应。干旱造成水力发电减少,天气变化也会造成风能、太阳能发电减少或增加等。现在可再生能源发电,特别是风电、光电的发展占比还很少,气象事件对能源供应系统还可以从容应对。”李俊峰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但是,一旦非化石能源发电占比达到90%以上,风、光发电占比达到60%以上时,气象时间的影响就变得非常之大,需要建设大量的储能设施来弥补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不稳定之不足。”

一场电力供应保卫战正在打响。

安徽计划在2022~2024年新增煤电699万千瓦,同时争取与福建、青海等电力富余省份对接,通过签订政府间市场化协议方式争取临时省外来电。湖南省提出,适时安排拦蓄尾洪,提高外电入湘限额。

山东提出重点加快“十三五”已纳入规划的煤电项目建设,同时加快推进海上风电、胶东半岛核电、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海上光伏、鲁西南采煤沉陷区“光伏+”五大基地建设。

浙江则提出,要确保三门核电二期、浙江LNG三期、400万千瓦煤电、300万千瓦气电和3座以上抽蓄电站等项目开工,并向国家争取煤电、海上风电、抽水蓄能、LNG接收站等规划容量。

关于核电,有两家核电集团的内部人士均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除山东和浙江外,其他沿海省份都希望上马更多的核电项目。究其原因,核电不仅投资大,可快速拉动经济,而且具有“清洁、低碳、能量密度高”的属性,同时不受季节和气候等因素影响,除短暂的换料大修外,能以额定功率长期稳定运行。

事实也证明,在去年的“电荒”中,全国所有在运核电机组开足马力,为电网的稳定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以来,全国共有6台核电机组获得核准建设。“年底有望突破6台”,一名核电企业内部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另据全国政协常委、中核集团原董事长王寿君在8月9的一次公开会议上介绍,2022~2025年间,中国将加快扩大装机规模,保持每年6~8台核电机组的核准开工节奏。到2035年,中国核电在总发电量中的占比将达到10%。

李俊峰表示,现在新能源发展很快,但是总量还不多,尤其是人们寄予厚望的风电、光电,占整个发电量的比例刚刚超过10%,距离60%碳中和的要求还任重道远。同时,发展新能源还需要新型电力系统的支撑,尤其是长周期储能系统的支撑。国家正在加大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的发展力度,就是为了提高电力系统的韧性,适应高比例风、光发电的新形势。

当前,煤电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比重的60%,煤炭仍然是中国的主体能源,也是保障电力供应的“压舱石”。7月,全国发电量80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其中火电(煤电为主)由降转增,同比增长5.3%。

国家发改委政研室主任、新闻发言人金贤东在8月16日说,受持续性大范围高温天气、经济恢复增长等因素影响,全国用电需求持续走高;同时,由于来水偏枯,水电出力不足,导致电煤供应保障持续面临较大压力。

对于当前电力紧缺可能导致电煤供应紧张的情况,曾在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工作过的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吴疆提醒,“在电力供应再次紧张的当下,如何才能避免去年电荒时相关企业哄抬煤价、牟取暴利的现象再次发生,值得重视。”

不过,吴疆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负荷高峰期的拉闸限电是否持续还有待观察,尚不构成2021年9月那种严重电荒。”

相关报道

限电如何影响投资?多券商称影响有限 但这些材料或涨价

高温“烤”四川 水电大省电力困局待解

突发!重庆涪陵发生山火 消防正扑救!罕见高温炙烤川渝 44.6℃刷新纪录

继续高温红色预警!水稻喊“渴” 各部门全力抗旱 鄱阳湖水体面积减少近3000平方公里!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相关文章

热文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2017 连州网连州财经网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