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3.2天就有一家拟上科创板公司摁下终止键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杨坪 陈芳
每3.2天就有一家拟上科创板公司摁下终止键:26家撤单企业不乏明星 中信证券等投行“坐火山口”
2021年至今,每3.2天就有一家拟科创板上市公司主动摁下上市终止键。
2020年12月是一个分水岭,此后,拟IPO企业撤材料数量骤然上升,科创板更是重灾区。
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截至3月24日,已有28家企业终止了科创板IPO之路,26家企业为主动撤单。
“撤单潮”的突然爆发,暴露出企业“带病闯关”、保荐机构执业质量等市场关切的问题,引起了市场及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
“据初步掌握的情况看,并不是说这些企业问题有多大,更不是因为做假账撤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少保荐机构执业质量不高。”近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定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年内撤单企业数据发现,26家科创板撤单企业在数量、行业、业绩、保荐机构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特点,业内专家对此亦作出了解释。
83天撤26单
根据上交所信息统计,今年年初至今仅83天,已有26家拟科创板上市的企业主动撤单,终止IPO之路。
事实上,科创板拟IPO企业“撤单”并非新鲜事,其首批公司于2019年7月22日上市,当月便有4家公司撤回上市申请。
不过,2020年12月是一个重要节点。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数据,在此之前,科创板每月的终止上市企业数一直不多,除9月份有6家之外,其他月份均不超过5家,二三月份甚至为零,前11个月共有26家企业终止上市。
但在去年12月,拟科创板上市企业单月撤单数突然暴涨至15家,近乎为前一个月的四倍,使得2020年的撤单总数达41家。而今年至今为止出现26家企业撤单,已与去年前十一个月撤单数持平,超过全年撤单总数一半有余。
在业内人士看来,企业的撤单与证监会发布的《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关系紧密。
“核心原因是IPO堰塞湖开始出现,监管因此加强了窗口指导及现场检查力度,很多‘带病申报’的企业及中介机构尽调工作做的不充分的企业主动申请撤材料。”资深投行人士何南野表示。
去年10月30日,证监会发布《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征求意见稿)》,旨在规范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行为,强化首发企业信息披露监管,督促中介机构归位尽责,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其中规范了首发企业现场检查的基本要求、标准、流程及后续处理工作,明确了检查涉及单位和人员的权利义务,压实了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责任,并加强了对检查人员的监督。
而在经过一个月的“观望期”后,各相关方开始有所行动,企业IPO节奏放缓、拟IPO撤单加速由此发生。
何南野还表示,经过前一轮科创板IPO的大爆发,目前排队的企业质量整体较前几批次差一些,从概率上讲,在严监管之下,撤材料的数量也会相应增加。
今年1月29日,《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正式落地,让以往被归为窗口指导的现场检查工作有规可依。随后证监会快速发布了最新一期首发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抽查抽签情况,共有20家企业“中签”。其中16家企业已主动撤回申报材料,撤回比例高达8成。
至此,拟IPO企业“撤单潮”有愈演愈烈之势。
不乏明星独角兽公司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从证监会行业看,26家科创板撤单企业中部分含“科”量较高,不乏明星独角兽公司。
具体来看,26家撤回科创板上市申请的企业中,共有7家企业的证监会行业分布在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撤单总量近三成,位居第一。
当中还不乏一些明星“独角兽”,包括有望成为“激光雷达第一股”的禾赛科技。
还有在投资圈内小有名气的显示行业独角兽企业柔宇科技。
其核心技术产品主要为柔性显示屏和柔性传感器,应用产品除了可折叠手机,还有柔记智能手写本、柔宇智能会议显示终端、电子书、车内安全智能屏、曲面电梯中控等。对于撤材料原因,柔宇科技公告称,因该公司股东结构存在直接层面的“三类股东”等适格性的情况尚待进一步论证。
其他同属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行业的5家企业还有朝微电子、国光信息、龙迅股份、中科晶上和天和磁材。
撤单企业分布第二集中的行业为专业设备制造业,共涉及6家企业,分别为联动科技、尚沃医疗、开创环保、百子尖、博创智能和鸿铭股份。
第三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涵盖齐治科技、云知声和锐芯微3家企业。
也就是说,聚集在以上三个行业的企业数占今年科创板撤单总量超六成,科技属性特征鲜明。
在何南野看来,这是科创板的行业定位和属性决定的,科创板定位于高端科技,而TMT、高端制造、软件等企业更容易符合科创板的定位要求。从过往科创板上市企业及排队企业的行业分布来看,上述几大行业占据的比重也非常之高。因此,出现撤单的企业也会相应增加。
而在地区分布方面,企业亦是集中于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北京等几大位居国内科技发展前沿的地区,仅这五大地区的撤单数量占总数的比例就超过七成。
26家撤单的企业中涉及的其他行业还有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医药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专业技术服务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均为1-2家企业。
业绩非主因
尽管26家撤单的企业整体含“科”量较高,但其业绩却是参差不齐。
据记者梳理发现,26家科创板撤单企业中,有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业绩大幅增长、最新一年净利润翻倍的尚沃医疗、百子尖、光华科技(备注:公司全称为浙江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非是A股上市公司光华科技(002741))等企业,也有2017-2019年连续三年处于亏损状态的柔宇科技、云知声、上海拓璞、天士生物。
具体来看,2017-2019年三年业绩亏损最大的企业为柔宇科技,三年净利润分别亏损3.59亿元、8.02亿元和10.73亿元,亏损金额逐年增长。
而其三年营业收入却在逐年增加,由2017年的0.65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2.27亿元。2020年1-6月,柔宇科技净利润亏损近10亿元,亏损幅度继续增加。柔宇科技称,公司持续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产品仍在市场拓展阶段销售规模较小且新产品的研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业绩亏损数额排第二位的企业也是一家“科技独角兽”——云知声,2017-2019年分别亏损1.74亿元、2.14亿元和2.92亿元,其营业收入也在不断增长。
而根据这些公司2019年的业绩数据来看,有10家企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16家企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增长。净利润方面,10家企业净利润在5000万元以上。
“业绩并非撤单的主要原因。”何南野在受访时指出。
在他看来,很多企业主动撤回材料,原因之一是行业定位和科创板属性不强,不符合科创板上市的要求。原因之二是仓促申报,很多尽调工作做的不够充分,一旦被现场检查,很容易被监管发现问题而导致处罚,因此很多企业主动撤回材料。
机构执业质量是关键
而在“撤单潮”持续涌动的境况下,保荐机构的执业质量问题被推上风口浪尖。
正如易会满指出,拟上市公司撤单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少保荐机构执业质量不高。
而在科创板撤回上市申请的公司中,则是频频闪现大型券商的身影。
据记者统计,26家企业中,由中信证券保荐的企业最多,共有4家。
紧随其后的是中信建投、海通证券,其保荐的企业中均有3家在今年撤回了科创板IPO申请。招商证券和东莞证券并列第四,保荐企业均为2家。
中信证券、海通证券、中信建投、招商证券不仅是科创板上市保荐数量最多的四家券商,在全国股转公司发布的2020年度主办券商执业质量评价结果中,均位列“一档”梯队。
“因为注册制实施的时间还比较短,保荐机构的保荐经验还不足,证监会、交易所审核的模式和要点,可能还缺少与保荐机构之间足够的沟通。从过去的核准制转换到注册制有本质差异,而保荐机构可能还是没有转换观念,按老一套在做。”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
何南野指出,在现行的注册制下,一是券商之间竞争非常激烈,因此券商之间也在赶申报进度,必然会导致很多尽调工作做的不够细致。同时作为项目的第二道防线的券商的质控、内核部门,也会在这种激烈竞争格局中相应放低要求,降低标准,而服务于券商业绩。三是注册制之下,各大券商尤其是头部券商投行团队工作量都极为饱和,持续高强度的工作必然导致很多尽调工作做的不够到位。
针对不少中介机构尚未真正具备与注册制相匹配的理念、组织和能力,仍处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实情况,易会满强调,“我们正在做进一步分析,对发现的问题将采取针对性措施。对‘带病闯关’的,将严肃处理,决不允许一撤了之。总的要进一步强化中介把关责任,督促其提升履职尽责能力。监管部门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制度建设,加快完善相关办法、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