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李:虎年期待更积极财政政策出台 A股节后会更好
【编者按】
202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A股市场一波三折的走势背后,是以“茅指数”为代表的传统白马股归于沉寂,“宁组合”产业链的异军突起。
迈入崭新的2022年,资本市场又将如何演绎?近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专访多名券商首席策略分析师、首席经济学家,明星基金经理,把脉投资新主线,挖掘市场新机会,展望市场新走向。
本期刊出的是对东吴证券全球首席策略、东吴国际副董事长陈李的专访。
展望虎年,陈李认为宏观环境在朝着经济正常化的方向发展,全球经济大概率会逐渐向着2019年的水平恢复。这一方面意味着经济增长水平明显超过过去三年,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货币政策不再扩张,而是逐渐收缩。
陈李进一步表示,中国经济在2020年、2021年间就实现了快速增长,2022年的经济增速可能会慢于2021年。分季度来看,2022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速可能同比下降,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可能有所回升。
对于虎年,陈李期待有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出台。围绕基建投资,陈李认为其边际增量的相当一部分可能还在于新能源、新基建方面,比如光伏、锂电的推广,氢能的研究,以及新创、软件、数字经济方面的投入。
陈李也提醒投资者,注意来自海外货币政策收缩、美联储加息可能带来的宏观经济风险。
以下为澎湃新闻与陈李对话实录(略经编辑):
澎湃新闻:您对当前全球宏观环境怎么看?
陈李:放眼全球其他国家,我觉得宏观环境在朝着经济正常化的方向发展。尽管新冠疫情对我们仍有影响,但是一方面欧洲、美国未曾停下开放的步伐,另一方面南非、以色列的更多数据显示,奥密克戎具有更小的致命性。
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在2022年,全球经济大概率会逐渐向着2019年的水平恢复。正面而言,2022年全球经济的增长速度,从目前预期来看会超过过去三年。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预测,在2022年,全球绝大多数国家——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GDP的增长速度都要超过2021年、2020年,甚至超过2019年。
反面来看,既然经济水平可能回到2019年,那么过去两年间针对疫情的超宽松货币政策也可能退出。从普遍意义上来说,在2022年,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其他国家都有可能紧缩货币政策、缩小资产负债表规模。
因此放眼全球,2022年会是恢复常态。这一方面意味着经济增长水平明显超过过去三年,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货币政策不再扩张,而是逐渐收缩。
澎湃新闻:展望虎年,您认为国内宏观经济整体将作何走势?
陈李:中国的情况可能跟全球其他国家的情况不一样:中国经济在2020年、2021年间就实现了快速增长,相当于领先全球一年,所以2022年的经济增速可能明显慢于2021年。分季度来看,2022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速可能同比下降,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可能有所回升。
2022年上半年面临的压力较大,央行前段时间关于“三重发力”的表述也佐证了这一点。具体从经济学角度看,一是出口面临高技术的干扰,增长速度自然下降;二是房地产投资快速下滑,拖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三是疫情相对严峻,在当前的抗疫政策指引下,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也会回落。
到了2022年下半年,随着更加积极的货币政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出台,随着基建投资规模的扩大,也许在六个月以后,政策效应能够稳定住2022年下半年的经济增长速度。
澎湃新闻:您认为,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如何?2022年可能有哪些影响?
陈李:疫情对于宏观环境的影响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两方面。疫情对于宏观环境的直接影响,当然是人们出门少了,这进一步造成了消费水平的下滑,比如服务业整体遭受了将近下跌一半的打击,旅游、酒店、零售、餐饮都受到了负面影响。
疫情对于宏观环境的间接影响,便在于服务业受打击后的潜在失业增长。这导致居民收入预期的下滑,进一步导致了人均消费能力的下滑。可以说消费面临着双重压力,不仅外出旅游、外出就餐的人次减少了,外出人群中人均消费水平也降低了。
但展望2022年,在全球都趋于恢复到2019年水平的情况下,或许我们也应该向这样的正常化靠拢。
澎湃新闻:您怎样看待双碳投资?2022年双碳投资可能出现哪些变化?
陈李:我觉得双碳投资是大方向。我国已经做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它是国家战略,也是长期战略,而且这不仅是中国的需求,也是欧洲、美国、日本乃至全世界的需求。
从这个角度出发,“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是一个长期的、重要的战略。但这并不意味着此前的每一年都有大规模的碳缩减。
整体来看,我觉得2022年碳缩减目标的设定,可能会吸取2021年下半年的经验和教训:当时拉闸、限电的野蛮“一刀切”,确实造成了一系列不良后果。因此,2022年碳运动的推进速度可能会比2021年慢一些、合理一些,会在不伤害宏观经济运行的情况下推进双碳运动。
换言之,在2022年,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使用依然是非常重要的,在投资上也不能抛弃。
澎湃新闻:您认为在经济新常态下,虎年A股市场可能有哪些变化?
陈李:我觉得首先要看投资者如何看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积极论调。从2022年1月的A股市场表现看,可能相当多的投资者不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的积极财政、货币政策,能够很快扭转经济下滑的趋势。
但我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的积极政策仍会落实。这一点在货币政策方面表现得较为鲜明,比如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下调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信贷增速也可能有所回升。财政政策方面,效应可能确实要到春节后才能显现出来。所以我个人认为,春节以后A股市场的表现会比春节前更好。
澎湃新闻:您对虎年资本市场的哪些政策最为期待?
陈李:个人而言,我期待虎年有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出台。这具体表现为基建投资的增加。
这里我想澄清一个市场误区。我认为基建投资的边际增量,一方面在于保障房,以及传统的铁路、公路、地铁、桥梁、轻轨等“铁公基”项目。但这些投资只不过是为了对冲房地产投资的下滑,并不会给建筑、建材、工程机械等行业带来增长。
换句话说,原本由于房地产投资下降,水泥、钢铁、建筑、工程机械等的需求量可能下滑30%,而增加基建投资后,可能只是从下降30%变成下降10%,不可能变成增长10%。
另一方面,基建投资的边际增量可能还在于新能源、新基建方面,比如光伏、锂电的推广,氢能的研究,以及新创、软件、数字经济方面的投入。
澎湃新闻:对于虎年的宏观经济,您认为需要特别注意来自哪些方面的风险?
陈李:我认为风险之一来自海外的货币政策收缩。国外的经济形势和国内的经济形势正好相反,全球几乎所有国家都预期2022年经济增速会比2021年高,但国内普遍认为2022年中国GDP增速会低于2021年。经济形势相反会导致货币政策取向的相反,这一过程中可能导致市场波动,也会对我们造成一定的冲击和影响。
风险之二来源于美联储加息。从美联储加息的历史规律看,如在2013年到2015年美联储结束QE后逐渐缩表、加息的过程中,加息前全球市场的股票、债券都出现了下跌,但在第一次加息到第二次加息中间,股票、债券又上涨了。
这是因为,起初对于加息,市场普遍担心货币收紧、估值下跌;但到真正加息时,一方面预期已充分体现在市场里了,另一方面毕竟加息源于经济上行,市场认识到企业利润、盈利都很不错,因此重新恢复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