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毛细血管” 郑商所产业基地帮扶中小企业
本报记者 王 宁
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目标,以产业企业为对象,期货市场各方参与者正在构建新抓手,以期更好地深入产业链的“毛细血管”。近日,《证券日报》记者从郑商所获悉,自2019年进一步升级的“产业基地”,在服务中小企业、服务乡村振兴、服务供应链和产业链稳定等方面均取得积极成效。
郑商所相关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去年受新冠疫情反复、上游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中小企业在保持供应链、资金链稳定及应对市场风险等方面均面临较大压力。在此背景下,“产业基地”充分发挥行业龙头、熟悉期货市场等优势,向中小企业伸出了帮扶纾困的援手。
伸出帮扶纾困的援手
中小企业对期货市场认知有限,在市场风急浪高之际,往往缺乏借力期货市场行稳致远的意识和能力。基于此,正是各郑商所“产业基地”展现担当、发挥影响的时机。
在河北省沧州市,聚集着3000多家红枣中小企业,新疆约70%的红枣在这里分销后流向全国,沧州市场也是我国最大的红枣交易市场。然而,面对红枣价格剧烈波动、销售困难、资金周转不足等困难,众多企业尽管利用期货工具的愿望日益强烈,大都因认知有限望而却步。为此,郑商所红枣“产业基地”——好想你健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好想你”)在沧州分享了自身套期保值、基差贸易、场外期权等期货参与模式,还邀请仓储融资、合作套保客户等现身说法,令众多参会企业深受启发,有多家企业与好想你达成合作协议;沧州晨御商贸、沧州亿树园等数十家中小企业,也开始尝试仓单业务、仓储融资、合作套保等业务。
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受现货价格波动、期现倒挂等因素影响,当地不少轧花厂前期籽棉收购价格偏高,资金普遍紧张;且由于对“场外保值贷”这一创新业务不了解,多处于观望状态。上海纺投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纺投”)赴疆实地调研时了解到了这一情况,通过“产业基地”有针对性地讲解了“场外保值贷”的概念、流程、操作和对轧花厂的好处,并收集轧花厂的真实想法和意见建议。经过“面对面”的沟通、“手把手”的培训,多家轧花厂纷纷表示:愿意积极参与“场外保值贷”。目前,银天、兰桥2家轧花厂几十批皮棉进入期货交割库,申请注册仓单,并通过场外保值贷销售。去年上海纺投新增了24家企业开户。
在各“产业基地”纷纷发力的同时,在今年的市场服务中,郑商所主动加强策划引导,联合行业龙头、中国期货业协会及各品种协会,凝聚起期货服务中小企业的合力。
“手牵手”助力稳定供需
记者发现,在“手把手”给中小企业当好“教练”的同时,各“产业基地”也纷纷发挥自己在期货市场经营多年的优势,“大手牵小手”,在稳定供应链、保障生产经营连续性方面,当起了中小企业的“帮手”。
新能(天津)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宝向记者表示,在服务中小企业及中小贸易商的过程中发现,根据行业惯例,甲醇工厂一般合同量约1000吨至5000吨,且签订合同后至提货期满就要将货提走,这使得需求量较小的中小客户很难参与套保,在价格波动较大的背景下有不小的接货风险。针对这些客户的痛点,公司经与郑商所沟通,尝试开展300吨小仓单,可根据约定为客户代为存储,便于它们进行套期保值或期现交易。在帮助客户对冲风险的同时,公司也巩固了与客户的合作关系,实现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双赢。
“产业基地”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另一个典型案例是棉花期货仓单“场外保值贷”业务,这个业务是由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起组织、上海纺投(依托上海国际棉花交易中心)具体实施,通过棉交中心交易平台(对接郑商所综合业务平台)推出的创新业务。
据了解,被农发行审核通过的轧花厂,可获得一定的仓单额度,在额度内能在不归还贷款的情况下,经当地贷款行批准释放货款,申请注册仓单,而生成的仓单可通过棉交中心交易平台交易,资金进入轧花厂绑定银行账号(与农发行签订监管协议),定向回笼资金用于还贷。这一模式减少了轧花厂资金还贷环节,实现了资金的良性运转,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为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很大帮助。
郑商所通过与上海纺投、浦发银行多方合作推出“浦商银”创新业务,通过综合业务平台,将自有或第三方期货仓单,在协商仓单交易模式下交易给浦发银行,线上收取100%货款,并在线下支付浦发20%保证金,完成仓单质押;远期通过同样的线上交易形式,回购仓单,浦发归还保证金,解除质押。
从事棉花贸易的常州科腾纺织品有限公司,就是这一创新业务的受益者。“浦商银”业务为这家企业节省了3%至4%的融资成本,每吨棉资金成本节省约2000元。尝到“甜头”的常州科腾更加积极: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该公司累计交易棉花标准仓单24000吨,融资规模达1.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