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要闻 > 热点 > 中国 > 正文

10家公司中介机构被监管“敲打” 审计行业走出执业“舒适圈”

时间:2022-02-21 07:24:15 来源:证券日报

严监管态势下,中介机构的“看门人”作用被进一步强调,若履职不尽职,中介机构面临的追责风险将不断加大,行业正走出执业“舒适圈”。

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20日,今年共有10家公司的审计机构被监管部门公开处分,究其原因,多数是因为在此前执业过程中对上市公司财务虚假陈述问题未能勤勉尽责。

对此,透镜公司创始人况玉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时表示,中介机构未做好尽职调查工作是很多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重要诱因之一。北京威诺律师事务所主任杨兆全律师也认为,会计师要发表恰当的鉴证意见,确保审计独立性。

多年前旧账被翻出

中介机构被处分概率加大

今年2月14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对*ST圣莱2015年的财务报表审计报告签字注册会计师孙勇、戴光宏进行了处分。据中国证监会向*ST圣莱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ST圣莱2015年度存在虚增收入2000万元、虚增净利润1500万元的行为,致使其2015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情形。孙勇、戴光宏在执业过程中未能充分勤勉尽责,签署的*ST圣莱2015年度财务报告审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经交易所纪律处分委员会审议通过,对孙勇、戴光宏给予通报批评的处分。

无独有偶,查阅今年被处分的10家中介机构相关信息可知,多数与上市公司此前的财务问题有关。这些审计人员在核实上市公司一些项目来源的真实性时,对工程回款真实性、销售收入有效性以及执行程序上存在的问题未能在公开信息中准确提示,这使得相关上市公司出现以虚构销售的方式虚增营业收入、虚增当期营业利润的现象。

在与《证券日报》记者交流时,多位业内人士提及,由于此前监管部门极少处罚中介机构,使得相关人员产生了一个执业“舒适圈”,对于许多原本应该察觉的问题视而不见,纵容上市公司虚假陈述,专业的“看门人”没有起到应有作用。不过,随着新证券法实施和监管力度不断增大,这种现象正在改变。

中介机构不“看门”

助长上市公司造假之风

开年以来,不少上市公司发布公告,对审计机构或签字会计师进行变更,其中,有一部分审计机构和会计师属于主动请辞,这在资本市场还是一件“新鲜事”。

“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好多中介机构出现了‘撂挑子’的情况,在往年这是十分罕见的,之所以有这种现象,原因在于监管压力之下审计机构风险大幅提升,之前,由于违法成本低,有些中介机构心存侥幸心理。但随着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对中介机构的追责力度也在不断加大。这是‘罚当其过,恰如其分’的,在很多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中,中介机构没有做好尽职调查工作也是重要诱因之一。”况玉清对《证券日报》记者介绍道。

杨兆全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上市公司必须同时强化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内部审计机构必须及时向审计委员会及董事会报告企业所存在的内控缺陷及其整改情况;作为中介机构的会计师事务所应勤勉尽责,发挥好“看门人”作用,发表恰当的鉴证意见,确保审计独立性。

相关文章

热文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2017 连州网连州财经网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