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断供集采 华北制药扛不住了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姚倩
报名、竞标、供货,串起药品集采的全过程。其中,作为决定集采落地的关键一环,“供货”一直处于不被关注的角落,直到这次有药企摔了跟头。8月22日,针对因集采断供、公司被列入违规名单的事项,华北制药发布公告称,公司布洛芬缓释胶囊中选后,由于公司现有产能不足,责任单位重视程度不够,相关注册和变更政策调整,加之疫情影响,导致公司无法保障正常供应。
这一消息无疑是平地惊雷——为什么入选后会断供?中选药企断供现象普遍吗?被夺走集采“门票”,对华北制药意味着什么?又向药企们传递了什么信号?
首家因弃标断供被罚企业
国家药品集采中第一家因断供被处罚的企业出现。8月20日,根据上海阳光药品采购网发布的《关于将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列入违规名单的公告》,第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品种布洛芬缓释胶囊的中选企业华北制药在山东省未能按协议供应约定采购量,经相关部门多次约谈协商,供应情况仍未改善,被列为“违规名单”。2021年8月11日,华北制药提出放弃中选资格。
进入集采目录,以价换量对药企来说是不错的选择。然而,在进入集采目录不久后便主动放弃,华北制药这一波操作引发热议。
“医药长子”也扛不住了?作为中国最大的化学制药企业之一,华北制药的前身华北制药厂是中国 “一五”计划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被誉为新中国制药工业的摇篮、“医药长子”。华北制药厂的建成结束了我国青霉素、链霉素依赖进口的历史,缺医少药的局面得到改善。
华北制药因断供被列入“违规名单”,经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成员单位集体审议后,取消该企业自2021年8月11日-2022年5月10日参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活动的申报资格。也就是说,按照目前的集采一年两次的常态化节奏,华北制药不仅失去了布洛芬缓释胶囊中标资格,还将失去可能在年底进行的第六批国家药品集采申报资格。
据悉,布洛芬缓释胶囊是常见的解热镇痛类药物,在2020年8月第三批国家药品集采中,共有4家企业中标布洛芬缓释胶囊,分别是上海信谊天平药业、珠海润都制药、南京易亨制药、华北制药,中标价分别为0.2025元/片、0.2025元/片、0.268元/片、0.268元/片,华北制药可以说是以最高价中标的企业。
华北制药表示,下一步,公司将加快推进布洛芬缓释胶囊扩产项目的审批进度,力争9月底前完成审批,扩产后预计年产能力达1亿粒,并全力保障该产品在其他中选省份的供应。今年1-7月,该产品销售收入293.81万元,华北制药称不会对公司当期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根据公告,华北制药为了尽量降低对山东省集采供应的影响,经与山东省医疗保障局沟通,由公司提出放弃中选资格,山东省邀请其他企业对该产品补标。
目前,华北制药断供的布洛芬缓释胶囊已由其他企业补上。根据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的相关通告,经过替补企业遴选程序,珠海润都制药为布洛芬缓释胶囊在山东省的替补企业。但考虑到其当时报价低至0.2025元/粒,现在多出来一个省的供给,对于珠海润都也是不小的挑战。
业绩承压高层动荡
药企在集采中出现断供,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背后的原因或有原材料供应不足,原材料涨价等因素。
事实上,原材料已成为影响华北制药业绩的原因之一。华北制药目前主营业务为化学制剂药、化学原料药、医药及其他物流贸易、生物制剂、医药中间体,主营产品涵盖抗感染药物、生物技术药物、心脑血管及免疫调节剂、维生素及健康消费品等领域700多个品规。
2020年,华北制药扣非净利亏损6191.29万元。华北制药在年报中解释,2020年受疫情因素影响,终端用药需求量大幅下滑,化学药制剂产品市场销售受阻,民众常态化防疫也使得用药数量减少,市场恢复缓慢,销量降低,开工不足,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成本上涨,使得制剂产品毛利降低,公司整体毛利降低。
2021年一季度,华北制药的业绩仍呈下滑态势,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5719.99万元。
业绩颓势下,华北制药的管理层也出现动荡。日前,华北制药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三份高管辞职报告,分别来自刘文富、周晓冰和王立鑫。自2016年以来,华北制药的董事长已换了四位。
独立经济学家王赤坤表示,企业在遇到经营困境时,为适应外部发展环境,企业战略势必要重新定位,对应的是治理结构调整,不可避免的会涉及领导班子、管理架构等人事重大调整。华北制药的管理架构、治理结构、文化理念、执行效率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变化,已经走完自己的生命周期。
针对公司人事变动等情况,北京商报记者致电华北制药董秘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公告内容为准。
转型仍在路上
一直以来,华北制药也在积极转型,改善业绩。自1994年挂牌上市后,华北制药效益疲软。2009年,华北制药重组,由控股股东冀中能源开始主导华北制药的转型。在翼中能源主管接手下,2009年华北制药开启了以头孢项目启动华北制药转型。2011年前后,华北制药宣布“以创新驱动发展,实现从原料药向制剂药转变”的战略转型。
2015-2019年,华北制药“原料药+化学制剂+生物药”三大核心业务收入占比逐渐变化。2019年,化学制剂药、化学原料药、生物制剂在华北制药营收中所占比例分别为54.31%、21.41%和12.66%。华北制药整体业务由原料药向制剂的转变已基本完成。
不过,华北制药的销售费用随之水涨船高,占去营收的大部分。2018年,华北制药销售费用突增为26.39亿元,比上年上涨92.56%,占营收比例28.64%。华北制药在2018年年报对销售费解释称,主要为适应行业政策变化,逐步调整营销策略,加强精细化招商和终端销售,加大学术宣传及推广力度,重点提升制剂药、生物药销售力度,销售费用增加。2020年,华北制药销售费虽比2019年下调14.59%,但也达到了27.6亿元。相较销售费用,华北制药研发投入占比较低。2019-2020年,华北制药的研发投入分别占营收比例为3.37%、4.08%。
王赤坤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华北制药所在的仿制药赛道经过高速发展,现在处于成熟阶段,行业消费达到峰值,行业市场规模不再有新增机会。
四川天府健康产业研究院首席专家孟立联认为,华北制药各方面的条件比较好,但是,产品线过长,或许会消解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显然,打造一个良好的产品生态,或许是华北制药应该注意的。做深做优,独树一帜,经营好“华北制药”这个品牌,需要新的领导班子多加思考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