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份外资对保险股“感情”分化 看好人保冷淡平安与国寿
2月份,北向资金对保险股的持仓态度显现重大变化。
《证券日报》记者据东方财富Chioce数据统计,1月份,北向资金对A股五大保险股(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均进行加仓。而2月份,北向资金持仓态度出现分化,减仓了寿险业务比重较大的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与中国太保;同时,继续大幅加仓产险业务比重较高的中国人保。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这与今年1月份寿险业“开门红”数据不及预期,而产险业务出现复苏迹象有关。
外资减仓寿险比重高的保险股
自去年保险股出现重挫后,低估值优势凸显,促使外资1月份密集买入保险股。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截至1月31日,外资对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的持股量相较去年12月31日分别增加23%、6%、5%、4%、3%,整体呈加仓态势。
而2月份外资对保险股的持股策略则出现分化。截至2月28日,外资对中国人保、新华保险、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的持股量较1月31日分别增长11%、8%、-1%、 -4%、-5%。
实际上,外资调仓策略与保险股1月份业绩表现遥相呼应。数据显示,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的1月份保费收入分别为2072亿元、1365亿元、1155亿元、769亿元、35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34%、1.21%、17.89%、2.29%、3.57%。由此可见,中国人保与新华保险保费增速相对较快,剩余3家增速则较为缓慢。
由于人保财险的保费在中国人保的总保费中占比较高,因此有效拉动了中国人保的保费增长。不过,平安产险和太保产险分别在中国平安与中国太保的总保费中占比较低,因此未能产生有效拉动。
中国精算师协会创始会员徐昱琛告诉记者,1月份,受去年保费基数较高、宏观经济增速下行等因素影响,寿险保费增速持续承压,未来保费增速能否反弹要看疫情是否会继续冲击保险业、居民消费水平能否恢复等关键因素。此外,车险业务虽已出现复苏迹象,未来能否持续保持较高增速有待观察。
行业保费端改善仍需时日
外资机构调仓虽有参考价值,但市场会更关注保险股未来走向。
目前影响保险股走势的诸多因素中,即将披露的上市险企2021年度业绩无疑会对保险股短期走势带来影响。从券商预测来看,预计2021年上市险企净利润仍有可能出现低增速。
国泰君安分析师刘欣琦认为,2021年,受制于权益市场疲弱导致的投资收益贡献不及预期,以及750天国债收益率曲线下行趋势小幅放缓导致准备金计提同比低于预期,预计各家上市险企归母净利润增速有所放缓,除中国平安受制于投资端减值计提压力较大,预计面临负增长外,其余上市险企均将实现正增长,预计2021年的净利同比增速排名分别为:中国人保(10.6%)、中国太保(9.3%)、新华保险(5.9%)、中国人寿(2.2%)、中国平安(-20%)。
从影响保险股中长期走势的因素来看,目前上市险企寿险业务增速仍未见明显好转,虽然产险业务增速出现反弹迹象,但对上市险企保费增速的拉动作用不明显。基于此,多家险企管理层人士和相关研究机构认为,目前行业仍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需要克服,负债端(保费端)改善仍需时日。
例如,新华保险董事长徐志斌在2022年度工作会议上表示,面对当前市场环境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必须充分认识寿险业需求侧和供给侧格局加速演变、危机中孕育生机的复杂形势,做好应对准备。
华金证券分析师崔晓雁认为,今年寿险业“开门红”主打产品是以“年金+万能”为主的规模型产品,价值率较低。此外,代理人流失、人均产能提升困难、终端需求疲弱等多重负面影响暂未出现拐点,渠道改革现成效、负债端预期改善仍需时日。
尽管目前行业仍未出现触底反弹的迹象,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最坏的情况可能已经过去。昆仑健康保险资管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保险股去年大幅回撤在于负债端数据不佳,同时资产端由于市场波动很大,地产和银行股账面浮亏较大。从今年来看,寿险业负债端最差的时候应该已经过去,资产端也在慢慢改善,所以今年保险股会有反弹机会。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