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资金到底钻了哪些空子流入楼市?
信贷资金违规入楼市,谁是背后推手?
北京3.4亿元,广州1.47亿元……近日,多地通报信贷资金违规入楼市的严查结果,揭开了相关问题的一角,引发公众关注。
一方面是中央三令五申禁止、隔三差五严查,另一方面是银行贷前审查和贷后管理从严。如此严厉的监管下,这一问题为何屡禁不止?信贷资金到底钻了哪些空子流入楼市?谁是背后推手?“新华视点”记者进行了追踪。
仍有中介顶风作案,揭违规操作种种套路
头一天全款买房,第二天设立企业,持有房产满六个月就申请房产抵押经营贷……
经过一番“神奇”操作,钟某成功从平安银行深圳分行申请到了226万元的贷款,并受托支付至第三方张某在农业银行的个人账户。当日,张某向刘某等16人合计支付资金217万元,其中支付至刘某178.77万元。经核实,这笔资金为此前代钟某购买某住宅楼支付的尾款。
在这起违规套取经营贷购房的典型案例中,房地产经纪公司为消费者提供了购房、成立企业、贷款咨询等“一条龙”服务。
记者调查发现,严查之下仍有中介顶风作案,违规操作的“热情”不减。一些中介赤裸裸地宣称:“我们可以教你怎么操作来规避检查”“只要提现就很难查到”……
近期,记者多次接到中介的电话,询问是否需要经营贷、消费贷:“要买房的话,可以帮您操作一下。”当记者表示最近正在严查,担心会被发现,该中介人员表示,“银行只是抽查,不一定会查到,我们也会教您怎么操作来避开监管。”
这些所谓操作具体包括哪些手段和套路?
——“有新购房记录,而且刚刚做了经营性贷款,这类人会被抽查,可以由两个人分头办理购房按揭和经营贷。”
——“300万元以上贷款放到第三方对公账户,300万元以下贷款可打到除自己和直系亲属以外第三方个人账户,但只要提现,就可以规避监管。”
——“过去买壳公司的做法很容易被查出。新注册或新过户的公司去办理经营贷的会被重点抽查,建议先注册一个公司养着。”
银行管理:“心有余力不足”还是“睁只眼闭只眼”?
钱是从银行放出来的,贷款是要经过银行审核的,银行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记者调查发现,贷后资金流向的监管,一直是银行信贷管控难点和薄弱环节。
“现在信贷投放竞争激烈,能找到安全可靠的投放标的并不容易,有房产抵押的就算是优质客户。另外也怕客户觉得烦,只要从贷款流程上来说是符合要求的,一般不会大费周章地去查资金流向,通常会睁只眼闭只眼。”一家城商行个贷经理表示。
“没有指定用途的消费贷款可以直接取现,经营贷一般会打入客户提供的第三方账户,但第三方怎么使用资金,我们是无权要求查看的,尤其是跨行或提现后,更难以追踪。”北京地区某银行人士表示。
“从现场调查和银行自查情况看,暴露出银行机构授信调查未充分了解客户财务状况、贷后管理不到位,导致信贷资金被违规挪用于购房等问题,反映了银行机构在信贷管理的制度和执行上还存在不足。”广东银保监局有关人士表示。
据了解,一些地区的金融监管部门建立了辖区内的数据监测系统,定期向银行机构推送跨行资金流动的可疑线索。不过,“资金一旦流出辖区,就很难查到。尤其是提现后,资金流向也就被截断了。”某东部地区地方监管人员表示。
政策“打补丁”围追堵截,还有哪些问题值得深思?
围堵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多地正在出台政策。
“监管部门下发了抵押物过户时间与经营贷申请时间间隔不足8个月的清单,要求各银行进行自我穿透核查,若涉及信贷资金转至其他银行,可将名单上报给监管部门,申请其他银行协助调取相关账户流水,查明是否有违规使用资金的情况。”深圳地区一名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监管的要求下,一些银行也在跟进“打补丁”。
“公司成立要满一年,客户持股也要满一年,才能申请经营贷。放款后,我们会实时监控客户6个月是否新增房产。”工商银行深圳分行个贷管理中心副总经理刘上海说。
不仅是经营贷申请门槛提高,房贷合规性的检查也在趋严。广东一房地产中介经理黄先生介绍,银行抽查到其经手的购房客户,让客户说明购房首付款来源。该客户刚毕业,23岁。“其购房款是父母给的,我们针对这一情况也出具了相关证明函和保证函。”
专家表示,去年以来个别地区房价上涨,离不开大量资金的助推,此轮严查是针对已发现的违法违规“套路”,从贷前资格审查、贷后资金监管等多方面“打补丁”,围堵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的路径。
此轮严查具体效果如何,关键看政策的执行力度。
记者调查发现,在个别热点城市,仅一家银行网点就自查发现8笔涉嫌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贷款;仅东部省份的一个地级市,2020年就查出超亿元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
多位业内人士提到,到底有多少信贷资金违规进了楼市?一些金融机构自查后上报的数据是否经过“人工压缩”?有关部门在严查过程中是否顾虑重重?怎样把监管部门的三令五申和隔三差五的严查转化为制度?这些问题都值得深思。
违规现象需全链条整治
记者调查发现,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是多主体共同推动的,部分地区已经形成一整套成熟的经营贷套利链条,仅靠单个环节的“堵”很难根治。
“首先要加大对不法中介的打击力度。另外,银行不能仅仅从自身利益出发,要严格遵守监管规定,提高信贷管理能力。监管也要加紧补齐资金监测数据共享等短板。”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记者调查发现,对骗取、违规使用贷款的相关风险认知不清的消费者大有人在。“一般查不出来”“即便抽贷,如果真的还不上,顶多上征信。”在一些论坛里,不乏这样存有侥幸心理的购房者。
广东银保监局发布风险提示称,消费者编造虚假材料套取资金购房,一旦最终无法清偿、造成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损失等情节严重的,将被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银行发现贷款资金流向违规,一般会采取提前收回的方式,但这其实也是息事宁人。一定要加强公众教育,提高风险认知能力,让公众明白骗贷是违法行为,同时提高借款人挪用资金的违规成本。”一名地方监管人士表示。
“贷款资金用途、流向的监控确实存在难度,但银行机构也要切实强化合规经营意识,提高贷后管理能力。”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同时金融监管部门应借助监管科技手段,构建覆盖全行业的信贷资金流向监控系统,提升贷款用途监控的能力和效率。
有业内人士表示,遏制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最根本的是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资本都是逐利的,防范资金违规流入楼市,根本上还是要稳房价稳预期。市场趋于平稳,资金违规流入楼市的现象就会减少。”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说。(记者 李延霞 桑彤 吴燕婷 孟盈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