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开市首月“成绩单”亮点纷呈
北交所开市首月“成绩单”亮点纷呈
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专业机构积极入场 交投活跃度提升
12月15日,北交所开市满一个月。开市首月,北交所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改革积极效应显著:上市新股集体上涨,专业机构积极入场,投资者入市意愿增强;新三板创新层、基础层受到带动,交投活跃度得到有效改善。
随着更多“活水”涌来,北交所市场交投的活跃度将进一步增强。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社保基金、保险资金、QFII等长线资金看好北交所带来的投资机遇,正在积极准备入市。
11只新股上市首月集体上涨
北交所数据显示,11月15日至12月14日,北交所成交额合计为478.97亿元。股票日均成交量较原精选层增加3.07倍,股票日均换手率较原精选层提高0.74个百分点,符合中小市值股票流动性特征。
从市场表现看,11只北交所新股上市首月集体上涨,平均涨幅为110.84%。9月2日设立北交所的消息宣布以来,71只平移股票平均涨幅接近30%。
北交所股票日均振幅由开市首日的25.51%降至5.28%,股价逐渐趋于平稳;个股波动在预期的合理范围内,价格走势较平稳,市场定价功能进一步完善。
设立北交所的消息宣布以来,三板成指、三板做市、创新成指累计涨幅分别为15.13%、34.79%、20.19%;北交所开市后,创新层与基础层日均成交总额由开市前的8.35亿元增至8.86亿元,较消息宣布前增长1.83倍。整体而言,北交所、新三板将持续为投资者分享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红利创造机遇。
合格投资者开户数超460万户
开市首月,投资者参与北交所市场的热情较高。北交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12月14日,北交所合格投资者开户数超460万户,较消息宣布前增加约1.7倍。经过买卖双方充分博弈后,投资者已趋于理性,总体交易热度保持合理水平。
除直接参与外,公募基金等其他渠道同样受到较高关注,首批8只北交所主题基金全部实现半日超募。从净值看,这8只基金已进场布局。根据规定,封闭期内,这8只基金股票(含存托凭证)投资占基金资产的比例范围为60%至100%,其中投资于北交所股票的比例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
机构调研热情高涨,券商研报密集发布。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11月15日至12月14日19时,28家北交所公司披露了40份机构投资者调研公告,覆盖面达34%。随着北交所从宣布设立到开市运行,参与调研的机构类型逐渐丰富起来。原来调研的主导机构是券商和PE/VC,现在公募基金、险资、信托、资管等大型买方机构也都参与进来了。
此前调研主力军是中小券商,现在众多头部券商快速跟进;除了发行首批北交所主题基金的8家公募基金外,不少其他公募基金也在挖掘潜在投资标的。
后备企业数量充足
开市首月,北交所整体制度运行稳健,发行上市审核工作有序推进。11月26日,北交所上市委员会举行2021年第1次审议会议,威博液压成首家北交所过会公司。12月3日,沪江材料获北交所上市委审议通过。
北交所后备企业数量充足,除上述2家过会企业外,北交所已受理57家企业的上市申请;同时有187家北交所在辅企业。从经营业绩看,北交所已受理企业盈利水平较高,成长性突出。更多“新面孔”进入,将进一步激发北交所的市场活力。
盈利水平方面,北交所在审企业2020年度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20.37%和18.00%,分别较现有北交所上市公司高出7.89个和4.75个百分点。成长性方面,北交所在审企业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平均为3.26亿元,净利润平均为4171.36万元,近两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0.16%、25.00%,营收增长速度和现有北交所上市公司持平,净利润增速高出现有北交所上市公司3.63个百分点。
从行业分布看,北交所在审企业集中在高技术新兴产业。57家在审公司主要集中在制造业(36家,占比63.16%)和服务业(16家,占比28.07%)。制造业中,属于高端设备制造业的公司共有11家,占比30.56%,10家公司入选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占比27.78%。服务业中,属于高技术服务业的有14家,占比87.5%,主要集中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1家)。
作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市场,北交所的估值水平与沪深市场形成差异梯度。从A股可比行业来看,北交所信息技术、医疗保健、材料等特色行业市盈率中位数已与沪深主板同行业市盈率中位数水平相当。